這種遇事抓瞎、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在盛唐前期其實也是一種常態,給人以濃厚的草臺班子的味道。
究其根本,那就是大唐無論是行政構架、還是財賦體系,都給人一種看似很端莊,實則有點脫離現實的情況。
現在朝廷專門設置了一個使職來督管和推動此事,倒是也方便得多。
如果讓張岱自己安排人員前往災區建造那些義坊,又要與地方官員交涉,獲取官府的支持,各地情況不同,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推動起來自然效率緩慢。
但現在事情好辦多了,只需要對接李憕這個專使,再由李憕向地方官府索要資源進行配合即可,事情可以比較效率的在災區全面鋪開,讓更多的災民可以更快的獲得救助。
“你還需要什么幫助,盡管道來,或人或物,你大父積累半生,不給少輩使用,更付何人?”
張說又望著張岱一臉慈祥的說道,他愁困多時、同黨也有發力,仍然沒能給自己爭取到重回朝班的機會,但今張岱只是走了一趟親戚,就幫他把這事辦成了。
回想此番出入皇城時,朝士們那一臉驚愕的樣子,張說心里直像是喝了蜜一樣甘甜,哪怕這小子現在問他心是紅是黑,他都樂得掏出來給孫子賞玩!
張岱當然也需要人手,尤其是一些精通書算的人才。他自己這里還得準備科舉,而建造義坊的事情又要快速推動起來,還有云陽縣主注資的那五十萬貫錢也不能老存著,還是得取出來盡快花出去。
于是他便開口討要幾個書吏,張說自是滿口答應,他家自有族人、門生精通這些,孫子要用,直接使派過去就是。
“日常閑暇時,我還想游賞一下畿內那些名寺古剎,大父有沒有相熟的高僧法師可以導游?”
建立織坊救災、還有制定飛錢分紅計劃,他了不起是個經理人,入股寺廟再給宮人們賣保險則是自己的事情,張岱自然更關心一些。
他準備趁著空閑游覽一下洛陽這些寺廟,考察考察寺廟各自經營狀況如何,從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入股進去,正式開展自己的事業。
“僧道之事可以稍為涉獵、頤神養性,不可過分沉迷、疏遠藝能。”
張說先是提醒一句,想了想之后便又說道:“大德高僧多鉆研佛法、修禪明性,誰有閑暇引你游賞寺廟?一行禪師海內名僧,洛下寺剎群僧崇之,來日給你求他一佛帖,持之可以暢游諸寺,人莫敢阻。”
“一行禪師?是那個編擬新歷的高僧?”
張岱聽到這話后又是一驚,他只想找個圈內人方便了解一下行業內幕,卻不想他爺爺直接就能給他搬出這樣一尊大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