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寺僧眾們對于張岱和王元寶的到來極為熱情,當然主要還是針對王元寶這個手握大筆錢帛的財神爺,可見境況是真的很窘迫。
王元寶雖然不清楚張岱具體打的什么主意,但多次接觸下來也了解這位公子似乎不是什么虔誠的佛教徒,對長壽寺心生好奇估計還是與其經營和困境有關。
所以在佛堂中坐定下來之后,他便率先開口說道:“承蒙惠安禪師屢次盛情相邀,寺中近日所受困擾、王某亦有耳聞,今日前來也是不忍見這洛下名剎就此沒落,愿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證崇佛之心。”
“王檀越有此善心,必得佛佑!”
寺主惠安聞言后連忙又恭維道,張岱聞言后卻是一樂,你們這些僧徒們天天念經禮佛、結果該挨弄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啊!
“說來慚愧,長壽寺舊年奉敕所造,歷任首座、寺主皆以弘法為任,唯獨前任所托非人,以邪法惑眾、牟利聚財,不只作亂佛法,更忤逆國法,當真罪過深重!”
惠安先將寺中困境簡單講述一下,旋即便又嘆息道:“老僧本長安大薦福寺知客僧,臨危受命入此繼任寺主、整頓寺事,然今寺務紛亂、百用匱乏,群僧衣食難繼,更難整頓佛法戒律……”
唐代的寺廟有官私之別,官立的寺廟同樣也有大小之分。
這惠安所出身的大薦福寺便是官立寺廟中級別最高的,乃是唐高宗李治去世后以其子中宗李顯故邸所造、為高宗獻福,神龍革命后中宗還朝,又對這寺廟大加擴造,成為長安規模最大的寺廟之一。
后世唐武宗滅佛,甚至都特詔大薦福寺保留下來,成為長安城中免于被滅的四座佛寺之一,后世著名的小雁塔便坐落在大薦福寺中。
這惠安禪師在大薦福寺中擔任知客僧,免不了要與皇親國戚們打交道,怪不得剛才拍張岱的馬屁那么悅耳動人,都是歷練出來的本事。
長壽寺雖然同樣也是官造的寺院,但無疑要比長安薦福寺低了不止一籌,惠安這個薦福寺知客僧調到洛陽來就能擔任寺主住持,雙方地位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惠安把寺廟情況說的可憐,張岱卻皺眉道:“日前河南府糾察不過田園事,即便寺中田事俱沒,還有別樣副業幾樁,全都聞名都下,何至于衣食成困?”
他瞧著在場就有幾個僧人仍是油頭大臉,可沒有絲毫營養不良之態。
而且長壽寺的副業在洛陽城中也是名氣不小,單單張岱所知,除了那座質庫之外,還有平安箋之類的文創產品,薄薄一張紙箋賣到數貫乃至十數貫,暴利的可怕。
顯然這惠安和尚是在夸大其詞,又或者還有其他的原因令這寺廟經營如此窘迫。
“張公子所出洛下名族,戶中又有親長于此誠心禮佛,既有所問,不敢隱瞞。”
惠安聞言后連忙又欠身道:“日前官府所究田園事,寺中確有所涉,皆維那處事不周,縱容僧眾私納信士宅田,查實之后各令發還,不得其主者則沒官,涉事群僧亦皆受詰。
然而之后功德使鞫察課業,群僧經業不舉,首座、寺主皆受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