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坊門剛開不久,徐申便匆匆到來,神情疲憊中還帶著幾絲亢奮,兩眼中布滿了血絲,懷里還捧著數卷寫滿了字的紙張。
看這架勢,怕不得是從這里回去后便沒有睡,一直奮筆疾書到如今。
見到徐申這么有激情,張岱對其態度也比較滿意,但還是先看看對方交上的答卷如何。
徐申乃是汴州開封人士,歸鄉后為其亡父遷葬立碑、順便走訪一下親友,不久前又回到洛陽來。因此他所見的主要是汴州所受災情的影響,其他地方倒是涉及不多。
雖然黃河決堤于魏州,但之前的大雨卻是普降于河南河北,汴州地當漕運要害,境內也是多有溝渠水網,早在黃河決堤前便深受河水倒灌之苦,農桑盡毀,僅僅開封一地損害的農田便有數千頃之多,大大小小的運船則更數不勝數。
徐申家族在開封當地還算是薄有資力,因此對境內各種損失了解的也比較全面。他詳細的描述了開封并周邊地區的受災情況,并提出了幾個賑災的意見。
首先自然是以工代賑、盡快疏通汴州境內的河渠、以便于恢復漕運,其次就是將汴州作為賑災的物資中心,各類物資只有積儲汴州才能有效率的向四周輻射分散運輸。
這些也都是常規的賑濟方案,只是徐申作為汴州當地人,對這些方案的執行也有著更加具體和細致的認識,甚至就連汴州連接諸州的水陸運輸通道在固定時間內的運輸量都有標注。
由此也可見徐申之前能夠擔任河南府士曹參軍倒也不是純靠眼色混上去的,還是有真本事的。
除了這些常規的賑濟方略,徐申還提出了一個動員商賈力量參與賑災的方案,那就是減少甚至干脆免除汴州境內的關市之稅,來刺激各方商賈們將物資向汴州運輸,然后再通過官市榷場等手段將這些物資充實到府庫中。
類似的想法,張岱在宇文融的家中也聽人提及過,但卻遭到了宇文融的否決。
首先商賈的力量難以與官府的動員力度相提并論,其次眼下所面對的問題不只是要賑濟災區,更有一個內外財政都非常緊張的背景。
再者關市之稅的征免與賑災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反倒是當年與來年租調的征收與否直接關系到災區民眾的生計。若關市之稅都免,災民們租調之稅卻不免,這說得過去?
宇文融否定這一提議,那是站在一個全局統籌的角度上,但并不意味著這一意見就沒有意義。身在賑災一線的具體負責人們,就是應該要有動員一切力量賑濟救助災民的覺悟。
所以徐申能提出這一意見來,起碼在態度和思路上在張岱看來是合格的。再者他需要徐申做的就是統籌自己發派到災區的人事,然后與地方官府進行交涉,確保他的人和物都能在災區發揮出該有的效果。
“收拾一下,引你去皇城有司奏事。”
張岱在看完徐申所呈交的答卷后,雖然談不上有多驚艷,但也算是合格,若再加上徐申其他的素質稟賦,甚至可以說一句還算優秀,于是便對徐申笑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