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郎君提攜、多謝郎君提攜!”
徐申聽到自己算是過關,一時間也是激動不已,連連向張岱作揖致謝,末了甚至直接跪在張岱面前。
接下來徐申便被引下去簡單收拾一下,又吃了點東西填了填饑腸轆轆的肚子,然后便跟張岱一起出門往皇城而去。
來到皇城御史臺,宇文融卻不在這里,他近日便要出使災區賑災,一直待在戶部盤點人物。
于是他們便又折轉往東城尚書省而去,這一次倒是沒有撲空,宇文融在戶部的官署中簡單的對徐申考校一番,見其基本素質還算合格,于是便直接作書舉薦,讓徐申再去門下省拜受敕書。
兩人行出戶部的官署,便見到吏部那里還是非常的熱鬧,眼下銓選正進行到關鍵時刻,諸州選人匯聚都省等待接受考核和授官。
原本徐申還要經過起碼數年的守選,如今聚集在都省的選人們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目標,卻萬萬沒想到僅僅只是拜訪張岱一次,便直接跨過了守選與銓選,搖身一變成為了可以暢行數州、督查農桑事宜的勸農判官!
“郎主大恩,徐申沒齒難忘!此度出使一定盡心竭力,不負郎主所用!”
如果說之前還有朋友交往的意思,在受張岱舉薦為勸農判官后,徐申便直接以門下自居了。只看其人這架勢,跟之前那個甘心給宇文融當馬夫牽馬的御史都差不多。
張岱也沒說什么名爵公器之類的套話,他既然選了徐申,當然是要發展成自己的黨羽。
離開都省后,他便對徐申說道:“門下省我便不與你同去了,之前人事業已東行,你受敕之后便盡快出發。此次出使該當注意什么,我也不想你多做交代,只說一點,人命關天、救災需速。
你鄉親也多受災情摧殘,將心比心,救得一人,不只是立功、更是積德!我既籌劃此事,你等在事有功者便不必憂患功勞難酬,自有我為聲張!”
“某一定謹記郎主教誨,必將郎主德業灑遍災區,使民受惠!”
徐申又連忙欠身說道,他行事雖然圓滑精明,但也并不是完全的自私自利,心里也清楚此次機會之珍貴,加上事關自己鄉土,那自然要更加的用心和努力。
離開東城后,張岱便又轉往道光坊高承信家里去,這一次高承信倒不在家,只有嫂夫人接待了他,態度仍是非常熱情,一邊將他迎入堂中閑話,一邊著家奴入宮去通知高承信。
等了約莫有大半個時辰,高承信才策馬歸家,入堂后便先對張岱笑語道:“之前六郎所言之計,我已經進奏阿耶,阿耶對此也深表贊同。因月中便需拱從圣駕往汝州廣成湯,事皆委我,要我在圣駕歸都前做好此事。”
當今圣人是真的很愛泡溫泉,在長安的時候幾乎每年都要去驪山住段時間,如今在洛陽,則就往汝州去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