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這個印刷術,張岱還有著許多其他的想法,印刷圖書只是最基礎的運用,想要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莫過于創辦報紙。
后世即有所謂的“開元雜報”,是對開元時期出現的一種手抄文本加以的稱呼,這些手抄文本記載的基本都是朝廷的典禮儀式等事件,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卻并非有價值的時政報道。
除此之外,還有官方所組織抄送的邸報,用以傳達上下消息、政令人事等事宜的變化,不過這些邸報向民間滲透的效果要更差。
開元后期到天寶年間,一大社會弊病就是上下消息流通的困阻,主要的表現就是李林甫所實行的那些阻塞言路的手段與爛活兒。
唐玄宗本人固然懶政,即便聽到民間疾苦聲也未必會多么在意,可是如果有一個渠道能夠讓社會各階層廣泛意識到有什么危機正在醞釀,無疑也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不過按照眼下雕版印刷的效率,時效性方面必然會有所滯后,日報之類就不用想了,能搞成月刊就不錯了。
如果未來能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發展出成熟的活字印刷術,那時效性自然就能大大的提升。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說了什么第二天早報就給他安排個大頭條。
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真要連這個都敢登,那不如直接登個《討李三檄文》呢。
事情總需要一步步來,總之這件事也被張岱列入了自己的待辦事項中,可以先進行一些初期的籌備,等到有時間也有機會的時候便順勢推出。
比如未來僧一行所編的《大衍歷》正式公告使用的時候,便可以將這歷書刊印出來作為創刊號,再附以其他一些農桑技術,一起行銷天下,無疑是能收到極佳的營銷效果。
在向傳媒和出版大亨發展之前,張岱作為保險大亨的道路也正是開始了。
就在圣人率領內外臣屬離開洛陽、前往汝州廣成湯之后的第二天,作為長廈門街東功德使的高承信立即便率領金吾衛軍士們包圍了長壽寺,寺中僧徒掃蕩一空、盡數抓捕。
此舉自然引起全城大嘩,長壽寺在洛陽立寺三十多年,其間運勢固然也有些起伏變化,但諸如今次這般近乎滅頂之災的遭遇卻是首次。
高承信盡管是直管的官員,但其手段這么激進也是讓許多人心生不滿。而且長壽寺本身在洛陽城中也不乏權門信眾,一些人直將此事呼為長壽法難,成群結隊要去營救那些被武力拘押的和尚們。
甚至就連當家已經當到家里都快揭不開鍋的鄭氏,在得知長壽寺竟然遭受如此殘忍打擊的時候,也坐著馬車離開家中,氣勢洶洶的往長壽寺所在的嘉善坊去,準備給以聲援。
高承信雖然建策能力不高,執行力卻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