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袍官員在將這名主事邀入之后,當即便急不可耐的勸告道:“你我勤懇為官,又得幾載才能有這樣的收成啊!況今天有不測風云,去歲見災,萬物時價騰貴,不先積錢帛以備事,將何謀生啊!”
那劉主事被說的有些意動,但還是猶豫著說道:“我想請問王錄事,搜羅這些應試的雜文作何用途?此諸時文只是應試的余料,考過之后全無用處,關試之后便收于廨庫,任人取閱,又何必今時急于用錢購買?”
那些雜文考卷雖然關系著各個考生的人生前途,但本質上卻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哪怕考生們搜腸刮肚寫出來,取得功名之后,這些應試的舊文對他們而言也沒有了太大的意義,有的甚至因其文思枯澀而羞于示人。
吏部考功司在取完進士之后,也只會將這些答卷統統收入庫中儲藏起來,等到一定時間再當作庫余給統一處理掉。
那王錄事聞言后便笑道:“事也不怕告于你,主事知否去年市中書肆有賣過往數年應試雜文選粹?這書熱銷都中,短短月余賣出千數卷之多,更有甚一卷便賣出上百貫!
所以那些書商們今春想搶先售賣今界省試及第進士的雜文,要的就是及時,賣給那些落第后留都過夏的進士們、今秋入都的貢士們。”
“一卷便直上百貫?”
那劉主事聽到這話后,頓時驚詫的瞪大雙眼,旋即便有些忸怩道:“這、這,我才只得兩貫……”
“一篇雜文便得兩貫,價已經不低了!你莫聽別人賺錢便耳熱,扣去在你這里買文錢,他們還要各備紙墨用料、楷書手等人力,搶賣落第進士賺回本錢已經不錯了。夏秋還要刻版模勒,又是一番人工物料的消耗……”
那王錄事見對方似乎覺得價格低,于是便又說道:“我這里可以作主,一篇再給你加百錢。你想必也清楚,過了選期之后,這些雜文便不再值錢,屆時可不要再花錢買文了!”
市井書商們瞄準的客戶就是那些落第的進士們,他們付出了時間、精力與青春,當然想第一時間搞清楚自己跟那些及第者究竟差在了哪里,所以想必也會不惜錢財的買上這么一卷。
尤其一些進士落第之后也并不會離開都畿,而是選擇繼續留在洛陽修習課業、繼續備考來年,這被稱之為“過夏”。
過夏可不是死讀書,還要準備文卷用以入秋干謁權貴,這被稱之為“夏課”。能夠獲得一份當年進士及第文選作為參考,對于這些過夏的舉子準備夏課自然是非常有指導價值。
所以為了保證時效性,這些書商們甚至等不及準備印刷雕版,已經招募了一大批的楷書手準備抄書售賣,只待那些雜文到位便立即開工。
“這、好吧,只是,若真事有不妥,王錄事可不要害我淪落刑司!”
劉主事終究還是心動了,在沉吟一番后,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劉主事放心吧,此事本不犯禁,又何來刑司追問啊!”
那王錄事見他點頭,頓時心情大好,旋即便約定好交付文章的時間和地點,然后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