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一行人引入自家邸店中暫時安頓下來之后,王元寶便又陪著笑臉入前請示道。
張岱略作沉吟后便點頭說道:“可以,你去安排。不過我要先去州府拜望一下源使君。”
他本身對商賈倒也沒有什么歧視之念,甚至覺得商賈們促進了財富和資源的流通,是較之官僚、地主階級更加進步和活躍的一股社會力量。
尤其是在如今的大唐帝國,官方所主導的資源流通往往都是單方面的剝削索取,朝廷官府通過租調與其他各種方式征斂民財,而商賈的跨地域流動則給了民間平等互惠的交流機會。
所以張岱也并不排斥與商賈們交流來往,尤其汴州本身又是一個因交流而繁榮的大都會,商賈們的能量又比其他地區更大一些。
至于他急于去州府見一見刺史源復,倒也不只是單純為的催討之前交付的稅款,更主要還是想看看源復對于他和他所經營的事情究竟是個什么態度。
王元寶這座邸店在汴州城郊,待到貨隊安頓下來之后,張岱便帶上幾名隨從,還有那個從州境相從至此的州吏,一起向城內而去。
他們一行剛剛離開邸店,道左雜草叢里突然沖出一道衣衫襤褸的人影,撲在路中連連叩首道:“公子留步、公子留步!公子菩薩心腸、萬代福貴,求求公子施舍造德、救濟苦難……”
原來是一個乞丐。
張岱勒馬頓住,抬手對丁青吩咐道:“給他幾十錢!”
丁青從身上數出幾十錢,從馬背上正待俯身遞給這人,突然道路外又涌出十幾道身影,男女老幼俱有,各自面露菜色,紛紛叩首乞求:“求求公子憐憫,求求……”
看到突然涌出這么多乞丐,張岱不由得打量一眼隊伍中那州吏,州吏臉上也流露出羞惱之色,策馬入前揮鞭便欲抽打:“爾等刁民鄉籍何處?怎敢私自離鄉,入此嘩鬧!”
“攔下他!”
張岱對安孝臣吩咐一聲,然后策馬走向道邊一名憔悴婦人沉聲道:“州內有義造的織坊專門招納救濟婦孺,你等緣何不去,還要浪跡乞討?”
“公子說笑了,天下哪有那樣的善地……求求公子收下此奴,只需五斗谷、不,三斗,哪怕不給物,只消給他一條活路、留他作奴,便謝公子大恩大德!”
婦人一邊叩首,一邊將一個臉頰浮腫、手腳干瘦的孩童往張岱馬前推,那孩童似乎是吃了什么野草中毒,神智不太清楚,只是咧嘴干嚎。
張岱聽到這話,眉頭皺得更深,鄭州的義造織坊民眾多知,而聽眼前這汴州婦人所言似乎根本就不知有織坊,更沒有到織坊托庇求救的概念。
“你等何以至此?即便不聞織坊,難道州府沒有安撫賑濟?”
他見這些人實在凄楚可憐,當即便又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