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宇文融所劃給的地點,卻是大大靠近永濟渠航道,也便于就近建立倉儲邸舍,這對張岱而言簡直就是“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張岱心里雖然很高興,但卻也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于是便又開口說道:“宇文使君如此體恤關照織坊經營,實在令人感激不已,但若作這一番調度,會不會給州務滋生煩擾?”
“煩擾倒也不會,只不過一樁小事罷了。”
宇文融聞言后便也擺手說道,旋即便又望著張岱說道:“我這里確有一樁小事需張六郎相助,淇門向北轉東有一故瀆,乃舊王莽河上游支流,今需用工開渠二十幾里,計耗需錢八千貫為用。今州府用度頗蹇,張六郎若肯義助,那再好不過。”
張岱對魏州境內的河川地理了解倒是不多,但宇文融的意思他也聽懂了,州府興工營造錢不夠花了,所以得開拓財源。那狄公祠附近的土地,需得張岱花錢去買。
“某今入州,便是為的將義造織坊更作弘揚,難得使君肯撥冗參贊,安敢不從?唯今織坊納員已經不少,轉遷別處也用地不少,希望州府為規劃時能稍為裕計!”
雖然要花錢來買,但張岱心里也是很樂意的,在魏州地界又是靠近運河的地方,只要能圈占下一片地方那就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況且如今魏州客旅云集,如果宇文融透露出愿意售賣河渠沿岸的土地,不知會有多少商賈會蜂擁而來!
此番宇文融肯跟張岱做這一買賣,也是一個不小的關照了,也得虧織坊實實在在緩解了州府的賑災壓力,并穩定了鄉里民情,否則宇文融怕也不會如此便宜張岱。
“彼處有一輸場占地數頃,閑置多時,另有不少閑置的倉舍庫余,你稍后遣徒與下曹計議一番,折價付給之后便可入駐,無需再來請示。”
宇文融聞言后便又說道,他跟張說關系雖不和睦,但對張岱印象倒也不差,尤其織坊發展本就對州事有益,所以略加關照。
輸場就是官方用以轉輸租物的場所,為了便于集散輸送,必然會有直連水陸要道的方式。
張岱聞言后又是大喜,唯一有點遺憾就是占地才數頃。若能有個十幾頃的話,甚至可以嘗試建立一個大型的倉儲物流中心,進行多種類和大宗的物流輸送!
從宇文融和之前的李道邃贈送漕船的做法來看,這一輪天災對地方州縣的壓力還是不小的。
封禪過后各地財政本就有不同程度的吃緊,一場天災造成大面積的土地絕收,使得官府力量調度起來都有些捉襟見肘,不得已通過置換一些官方閑置的資產來從其他渠道獲得一定的幫助。
若在平時官府政務運作良好的情況下,張岱就算扯著他大姨的虎皮做大旗,也很難在地方官府獲得類似的便利。
他所建起的織坊,也因此跟地方達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雖然眼下還處于一種比較弱勢的地位,但想要達成這樣的局面也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