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裴伷先一直都待在州府內查閱源復入州以來凡所頒行的政令,以及州府下屬諸曹相關的文書。
他一直都在斥責源復秉性風格遠遜其父,這其實也是稍失公允的。源復倒也不是全無遺傳,起碼在州府公文處理上面并沒有暴露出什么太嚴重的問題,這說明他起碼在公文的處置管理方面也是花費了極大的心思。
如果僅僅只是走個過場的督查,調查進行到了這一步,便已經可以宣告結束了。如果再繼續深查下去,且不說會不會發現什么問題,起碼一點是會給正常的州事處理造成極大的干擾。
朝廷巡察的使者對于各地情況也并沒有太過深入的了解,只有在表面上發現了明顯的疏漏破綻之后,才會繼續深入的糾察。
這也并不是走馬觀花、敷衍了事,因為這些使職本來就是臨時的派遣,而大唐單單州府便有數百個之多。
這些州府地域不同、民情不同,凡所人事和情勢的變革,朝廷也不可能掌握的面面俱到,一些積弊深重的問題只要沒有造成太過嚴重的后果,中樞對此往往都是一無所知的。
他們能夠進行督查和管理的,只有浮現在最表面的一些指標。換言之只要面子工程做的足,州刺史就相當于一個土皇帝,可以在轄區內為所欲為。
不過裴伷先此番入州本就是帶著明確的使命到來,再加上有張岱這個爪牙為其指點哪些方面最容易查出問題,當然也少不了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總之,無論州府這些官面文章做的再怎么周全,汴州是一定存在問題的,眼下繼續糾察只是要確定問題究竟是大是小。
接下來隨著后路的儀仗隊伍也抵達了汴州,裴伷先才又再次擴大督查的范圍,不再只是埋首案牘。
他首先是帶人封鎖并查驗汴州境內所有官倉府庫,看看倉庫存物是不是與州府文籍中記錄吻合。接著又在州府當中分隔出一個院落安置督查相關人事,所有州縣官員若有舉報或者投案,皆可入此申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分遣人員巡訪鄉里、并在關津之處張貼告示,號召百姓入訟檢舉州縣官員布政失宜、玩忽職守以及魚肉百姓的犯罪事情。
這最后一條用出來,基本上也就屬于要使勁捶、狠狠捶的態度,就算最后查到的罪過不足以將源復拿下,他以后也很難再繼續留在汴州任職刺史了,因為官威已經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再想臨民施政勢必困難重重。
裴伷先之所以動作這么激進,除了本身對源復成見頗深之外,也是在于州府這里官面文章做的挺不錯,但州內實際的情況卻非常惡劣。
一旦州府長時間陷入糾察風波中,因為深受人事紛擾而諸事停擺,無疑會使得州情進一步失控。百姓們走投無路之下或再戾氣滋生而爆發什么哄鬧,情況則會變得更加復雜惡劣。
眼下開放給民間訴訟檢舉的通道,一方面更加便于掌控州縣官員違規犯罪的事實和證據,另一方面也是將民情妥善引導,讓民間積累的怨氣有所宣泄,從而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在災情中進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