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庭院是宋國公李令問家宅的西北一隅,向南的曲中開一側門,這牙子身上就帶著鑰匙,直接打開門便將張岱引入進去。
走進庭院中,迎面所見是一道照壁,繞過這壁墻后首先見到的是一片約莫有兩畝多寬的開闊庭院,地面平整有夯碾過的痕跡,看樣子這竟是一個小校場。只不過因為欠缺維護,地面上已經鉆出了許多雜草。
繞著這校場栽種了一圈十幾株槐柳樹木,橫豎兩條通廊在這小院東北角交叉。
走過通廊便是北向的兩排倒座房,北邊還有一個院落占地有四五畝,主體建筑是一座兩層的閣樓,閣樓西側還有一片人造的小湖,同樣因為疏于打理,湖面上漂浮著不少雜物。
“由此往東還有一處隔廂,原本是造成了花圃果園,之前果木都被司農寺所伐,設了幾座倉垛堆存物料。倉垛拆除后,仍可造屋。再加上后院里的倉廚等地,約有十七畝的宅邸。張公子若仍嫌局促,還可向東南再擴幾庭。”
那牙子緊跟在張岱的身后,一邊走著一邊介紹道。
由于不是主宅區域,此間建筑也都乏甚可觀,如果真要入住,都要推倒重建,所以張岱對這些建筑也不是很在意。
他主要看的是宅地面積與形狀,以及地勢是否處于卑下。平康坊中建筑眾多,如果宅邸處于低洼處,那么到了夏秋時節便會又潮又悶,居住其中猶如受刑。
這宅地倒還不錯,上一任主人大概還墊土加高過,要比宅中別處更高一些。至于面積,張岱也比較滿意,十六七畝的宅邸建造一個三進宅邸、前堂后居綽綽有余。
而且這一片宅地形狀也不錯,東南方向延伸出一塊區域出,正好可以用來建造馬廄,并不影響整座宅邸造成之后的外觀。
張岱也沒有搞挑剔毛病以壓價那些套路,當即便向這牙子發問道:“這一片宅地作價多少?”
“平康坊乃是京中要沖貴里,地價本就不低,更何況是這樣一片能造大宅的閑地,所以價格也是要較別坊更高一些。”
那牙子先是稍作鋪墊,然后便又說道:“此間一畝地作價便一百二十貫,屋宅間架并木石磚瓦等用料則需另計。因是官家用地,所以還需另給京兆府放地之費,畝價三十貫。十畝以上另需加錢千貫……”
饒是張岱早有心理準備,聽到這個地價也是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按照這宅地十七畝來算,單單這個地價便要三千多、將近四千貫的價格。
至于宅地上這些建筑,別看破破爛爛的,但是按照大唐宅邸買賣、尤其是這種豪宅交易,折錢分分鐘能比地價高出數倍都不止。就拿后邊那不大的湖澤來說,折錢幾百上千貫,你也沒脾氣。
不過一想到往后還要在長安城住上幾十年之久,而且往后二三十年都還是鼎盛世道,房價只會更高、不會更低,所以也是早買早享受。
因此在沉吟一番后,張岱便又沉聲道:“就當下所見這十七畝宅地,總價須得多少才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