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聽到這話后也是微微一笑,能不讓你大受指教嗎?因為你就是這么干的!
很多人抨議裴光庭的循資格,但往往不提與循資格一同實施的還有吏部的科目選,其意便是特設科目以待優異之才。
銓選之與科目選的關系,就類似于科舉常科與制科,一個是一般性的人才選拔標準,一個則是更高一個級別的標準。
所以選人們如果對自己的才能信心不足,那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的憑年資以進,如果認為自己才能超異、不愿意循序漸進,那就可以參加吏部的科目選,去向更高的標準挑戰。
“有了六郎的妙策補充,二計聯合進奏可否?”
裴光庭又一臉興奮的望著張說問道,他嘴上不說,心里也是迫切希望能夠體現出自己的競爭力。
但張說還沒有開口,一旁的張岱則微笑道:“當下選期已經過半,此時奏行循資格也已經來不及,不過是突然增人非議罷了。
但科目之選大可進奏施行,當下畿內選人仍然盤桓不散、周游坊曲,其中不乏放免落選、悵然失意者,若再有科目之選可供落選之優才復試其能、脫穎而出,豈不善哉?屆時畿內眾選人必也將高歌裴侍郎愛才恤士、盛德可欽!”
什么是造勢?說穿了,無非就是通過言行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善意,從而愿意對你表達親善與支持。
裴光庭想要謀任宰相,最大的劣勢就是資歷淺、名望薄。可是如果在此時建議加設科目選以給選人們爭取更多表現的機會,無疑會獲得當下畿內這數萬選人的盛贊支持。
雖然這些選人還只是預備役的官員,未歷顯職,但其中也不乏選人有親友內外為官。而且單單能夠平息選人忿怨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在朝中獲得不小的聲譽,同時也讓人想起他父親針對大唐選舉法所做出的種種貢獻。
“不錯,循資格法大可事定之后再作奏行。若為造勢邀名,奏行科目選法足矣,用力過猛難免過猶不及。”
張說也是贊同張岱的意見,不過他也了解循資格才是裴光庭所重點構思的成果,或許其人更加希望彰揚此節,于是便又補充道:“若覺得循資格法良計埋沒過于可惜,也可設法別途內奏于上,以備圣人斟酌參考。”
所謂的別途內奏,自然就是通過一些非常規的特殊渠道奏聞于上。
須知裴光庭的夫人可是武三思的女兒,而高力士同樣也出身武三思家,通過這一層關系請高力士將自己的政治主張進奏于上,對裴光庭而言自是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