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時分,隨著對幾名涉案的京兆府屬官也審問完畢,整個案事最終都審問完畢,事情原委也都被勾勒出來。
三名在堂主官將堂上記錄的案卷內容翻看一遍、確認無誤后,便各自簽署了自己的名字,至此案事的審理便告一段落。
畢竟整個案情本身也并不復雜,只是一個詐偽納受并涉貪贓的案件,又是三司審理這么高級別的辦案。若非圣人對此都保持極大的關注,換了一個精于理訟的大理寺官來,不消半天時間,就能審理的清清楚楚。
但也正因為這是圣人親自下令督辦的案事,所以這三司官員也都不敢馬虎,將所有案情細節反復盤問,盡量還原出一個沒有死角的真相出來。
經歷了一天的盤問后,源潔和李林甫的精神都有些倦怠。
李林甫也曾擔任過御史中丞,對于御史臺推問案事的流程自然也是了解的,此時看到主審官員在案卷上簽名畫押,便連忙發問道:“請問諸位長官,某等既然已經受審完畢,是要留司待判、還是要歸家待命?能否與家人相見、吩咐準備罰銅事宜?”
只要不是朝廷內部爭斗雙方所惡意發起打擊政敵的攻擊訴訟,以及事涉十惡大罪,朝廷對于涉事的官員還算是比較優待的。甚至就連舊年遭到御史臺彈劾的張說,在案情基本審理清楚后,都會將之放回家中等待判決。
李林甫他們的確是有以次充好、高價做低來盜賣官產的事實,但這也并不是什么大罪,通常罰錢罰俸加貶官了事。
李林甫眼下還只是一個未有最新任職的前資官,源潔則擔任有職無事的東宮官,俱非在朝中要司擔任清要官職,就算是貶官對他們影響也不大。
所以眼下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認錯態度誠懇,早日交上罰金,從而爭取一個從寬發落,等到事情風頭過去之后,對他們也不會留下太大的影響。
但這只是一般情況,眼下的情況則并不一般,乃是圣人親自過問、三司一起會審,李林甫作此發問,也是試探這三人的態度,從而判斷一下需不需要趕緊找人請托一番。
“案情審理雖然暫告段落,但案卷仍需奏于圣聽。圣意降敕前,你等涉事諸員仍需留司,可著家人送入衣物用具。”
身為地主的御史中丞李懷讓開口說道,著重點眀他們三人只負責審案,最終的判決則需由圣人裁決,而這也意味著事情最終如何判決,可能與案情如何關系不大,圣人的喜惡才是決定性因素。
李林甫聞言后便有了然,心知這會兒還是不要掉以輕心,他們也不清楚那可惡的張岱動用了什么手段,讓圣人對這一樁尋常小事如此大動干戈。
所以眼下最穩妥的辦法,還是先動員一下人脈關系將自己等人保出來之后,待到事態平穩下來,再尋找機會報復張岱也不遲。
于是李林甫便向源潔打一個眼色,示意各自表態要見家人。
而源潔的壓力要比李林甫大得多,一則他是這事情主要的操盤者,二則他父親已經被罷免了京兆尹的官職而轉任太子詹事這樣的閑職,且還被逐出了長安去,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