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裴光庭接連到張家造訪,且每每與張說密謀到深夜,當然會引起蕭嵩的猜度,安排家奴過來窺探一二也是人之常情,真要把人捉過來鬧個不愉快,也是挺麻煩的。
回到家中后,他倒是沒有再見到裴光庭,登堂跟他爺爺閑聊才知道裴光庭將之前所商討增加銓選科目選的計策進奏上去,并且獲得了吏部尚書宋璟的褒揚。
“宋璟直言此計大善,過往銓選匆匆,優異之才難能彰顯,如今再設以科目之選,可謂善矣!”
張說微笑著將宋璟的意見表述一番,吏部乃是尚書省最為重要的職權部門,而宋璟這個前宰相在朝中的聲望也是非常的高,他對裴光庭進言如此欣賞,無疑是極大程度的提升了裴光庭的聲譽。
張岱聽到這話后也是不由得直樂:“廣平公這一次當真是被欺之以方了,若讓其知曉裴侍郎還有循資格之計,更不知會如何憤怒聲討。”
歷史上裴光庭在施行循資格進行銓選的時候,除了蕭嵩這個政敵之外,反對最為激烈的就是宋璟了。
但其實說實話,宋璟倒是沒有什么資格加以反對。
因為唐代選人逐年激增而選法越來越失調,宋璟從開元十四年擔任吏部尚書,一直到開元十七年卸任,一直都是吏部的主官,而在其主導選司的這幾年當中,情況并無好轉且還逐年惡化,這是裴光庭進行銓選改革的前情背景。
宋璟可不是什么在野之士,可以憑著自身的喜惡任意的評價朝政得失。他是一個在朝的大臣,并且曾經一度是選司的主管官員,當其反對抨擊選司的改革政策時,是有責任也有義務提出一個更優解的。
眼下裴光庭并沒有拋出其全部的策劃內容,而是先將吏部科目選給拿出來,則就獲得了宋璟的大力支持,這也算是玩了一把朝四暮三。
“唉,宋璟愈老愈直,愈遠于世務了。”
張說聽到張岱此言后便長嘆一聲,旋即便說道:“吏部另設科目以優選人才,固然是讓選事更加周全。但無論再怎么周全的政令,終究還是需要人來操持。
如今銓選仍然紛擾未定,選人等日漸不耐。另加科目以作考選,恐怕五月都難選定。選人等滯留京中恐將逾年,春后京中物價騰貴,屆時又將如何過活?”
事物有沒有一個非常完美、絕對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有的,但是這種狀態絕不是靠空想、空談就能達到的,仍需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去改進、去達成。
裴光庭的循資格和科目選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壓縮、簡化銓選的流程,從而給科目選這種更加具有針對性的人才選拔提供時間和人力等支持。
當下的銓選臃腫復雜,且還充斥著各種紛擾分歧,如今再增以新的選舉任務,看似是對選人們更關照、程序更周全了,但其實是把實操性更打低下來。
吏部的官員們再怎么當牛馬,怕也很難在當下這種銓選狀態下保時保質、公平公正的把任務完成。
如果不能及時作出調整,科目選無疑就會成為更有門路的選人們嘗試出頭的新路徑,反而會更加劇銓選當中的紛爭與矛盾。
當然這也不是說宋璟就不對,對道德、對理想的堅持從來都不是錯的。如果大唐官員都跟張岱他爺爺似的,也特么早不像話了。
哪怕宋璟務實能力稍遜,但他的存在總能指明一個正確的時局前進方向。這世上永遠不缺擅長變通的聰明人,但卻很缺少能夠抵御各種紛擾與誘惑,堅持理想、勇往直前的時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