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少時無賴、無心世務,戶中親長常為憂嘆此兒必難成材。其后見幸于惠文先王,承王殷切教誨,遂能漸悟人事。先王褪凡之年,下官因事飄零于外,未能辭靈闕下、深以為憾。
今春歸后,得聞大王玉樹當戶,深秉賢王遺風,舊憾深情急欲傾訴,故來求見。大王神采出眾、盛德遺風昭然可見,不久之后必能士心咸歸,下官唯愿能夠具位王宴末席,除此之外,一無所求!”
且不說河東王聽完李林甫這一番話后是何感想,一旁的張岱只想給他鼓掌喝彩,不愧是口含蜜糖,說起話來真是誠摯動聽,更難能可貴的是把一番胡說八道說的感情十足。
饒是張岱也深浸此道,如今當面比較一番,還是自愧弗如。
這李林甫年紀要比已故岐王還要大了幾歲,如今卻在人家兒子面前自認小輩,甚至自言承蒙岐王教導做人的道理才長大成人。岐王本身在世時的荒淫事跡且不說,這口吻儼然是把自己當做和河東王秉承同一份家教的干哥哥啊!
張岱對他老子張均向來感情乏乏、更沒有什么恭敬孝義,但也做不到出門就認別人當爹。
由此可見若想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和李林甫競爭,他還得練,但也怕是用盡苦功都比不上天賦型選手的臨場發揮,還是得在其他賽道上多多發力,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啊!
河東王在聽完李林甫這一番話后,心中也不由得大生感觸。雖然他老子在生前也未必給他多么難以忘懷的教誨,但是隨著時過境遷,如今也免不了對亡父的追緬懷念。
“先王愛好交接時流、禮賢下士,人間受惠者不乏,但如李十這般深切懷念者卻不多。我家廳堂闊大,如何容不下一個懷義感恩的舊人?日后但是有暇,你直來無妨!”
李林甫送的禮物大合心意,說話又這么好聽,自然讓河東王對其印象大好。
在表達完對李林甫的友好接納后,河東王仍是意猶未盡,他舉手召來家奴想要吩咐些什么,但突然又停了下來。
默然片刻后,河東王又擺手屏退家奴,旋即便一臉歉然的對李林甫說道:“郢公與李十聯袂登門,于情于理,我都應當盛情款待一番。只可惜近來發愿自持,月內不得再近聲色。
無此娛賓,難免素席寡淡,不是待客之道。且待下月,下月我再于家中置備盛宴,屆時邀請兩位入戶歡宴,還請兩位一定要賞此薄面啊!”
李林甫聽到這話后,自是大感失落。他雖然是李思訓的侄子,但其伯父如此級別的畫作也收藏不多,如今攜來獻給河東王,正打算趁著王懷大悅之際再繼續加深一下河東王對自己的印象與好感。
若是拖到下個月的話,這送禮的喜悅感自是大打折扣,而他到時候必然還要準備一份同樣頗具分量的禮物,那成本可就大得多了。
雖然心中很是不爽,但既然河東王已經這么說了,他也只能恭敬表態道:“大王千金之軀,人間富貴享用不盡,竟還如此修身自持,當真令人欽佩敬仰。下官又豈敢厚顏糾纏、觸損大王志愿,唯待來日登門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