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繪畫藝術史上,大李將軍李思訓的藝術成就并不遜色于畫圣吳道子,甚至由于其人身份更高一些,所以在當代的名氣也更大于吳道子。
不同于吳道子早年為了生計和磨練畫技,在天下諸僧院中多有繪壁真跡存留,大李將軍的傳世畫作更少,時流每訪得一幅便奉為珍寶,小心收藏。
李林甫作為李思訓的侄子,家藏有幾幅其伯父的親筆名作自然正常。此番進獻給河東王的這一幅,也是李思訓生前便極為得意的大幅妙作。
金鑾殿是大明宮內的一座便殿,皇帝常會于此召集大臣議事或舉行宴會。這一幅《金鑾殿斗雞圖》,描繪的則是唐中宗李顯在金鑾殿中與諸親貴宴會與游戲的場景。
斗雞在唐代也是一個風靡上下的流行游戲,而唐中宗李顯更是一個重度愛好者,其人少年時期便對此著迷的不得了。
初唐大詩人王勃曾作《檄英王雞文》,便是時封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這兄弟倆的斗雞游戲之作,結果唐高宗看到這篇游戲之作氣得不得了,認為是在挑撥二王互斗,于是便將王勃逐出。
李顯歷經風雨挫折之后,歸來仍是那個愛好斗雞的少年,常常在禁苑中組織大型的斗雞活動,李思訓所描繪的便是當中一場宴會。
河東王本身便是愛好斗雞走狗之徒,對于這樣的題材自然也是充滿興趣,入堂之后便讓人搬來大案,小心翼翼的取出畫軸來平鋪攤開,登時栩栩如生的熱鬧畫面便便呈現于眼前。
張岱也忍不住湊上前去,發現大李將軍父子都愛好鋪陳描繪瓊樓玉宇、殿堂陛階的畫面,畫面透露著一股金碧輝煌、富貴逼人的感覺,的確很迎合唐代宮廷審美觀。
除了這些風格上的感受之外,他們父子的繪畫技巧也是非常高,而且大李將軍無論是細微處的筆墨調和還是畫面整體的布局取舍,看起來都要遠比小李將軍更加高明,整幅畫面和諧美觀,人物描繪也都非常有神,讓人不自覺沉醉其中,仿佛身臨其境。
“當真妙哉!大李將軍丹青國手,著實名不虛傳!”
河東王在將這畫作仔細欣賞一番后,也是忍不住拊掌叫好,他父親岐王在世時深愛書畫藝術,他也頗受耳濡目染的教導,對于藝術作品也有著一定的鑒賞力,對大李將軍這一幅畫作的喜愛自是溢于言表。
“物也不貴,唯賞者珍之重之。此畫能得大王賞識,亦其幸甚,勝于埋沒某手、無名人間。”
李林甫聽到河東王對這畫作的夸贊,當即便又在一旁恭敬答道。
河東王視線又在畫作上流連好一會兒,才又轉頭望回李林甫,口中笑語說道:“李十你太謙虛了,如此名作又怎會埋沒?既進于我,應有所求,我也愛極大李將軍這畫作,你何事來請,直言無妨。”
李林甫聽到這話后,頓時便面露喜色,同時又瞥了一眼一旁的張岱,接著便用加倍恭敬的語氣說道:“大王言重了,下官今日攜畫來獻,只為瞻仰名王風采,實在不敢暗揣一二功利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