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兩名探花郎,其中一個年輕人赫然正是前年跟他一起參加省試的京兆府貢士杜孟寅,至于另一個,年紀同樣不是很大,瞧著二十幾歲,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張岱卻沒見過。
兩人被紈绔們阻攔下來,多少有點氣急拘謹,那杜孟寅遠遠便向著張岱拱手道:“張協律舊年以詩辭驚世,而今卻要以聲勢退人?”
張岱自知這杜孟寅因為當年被自己奪走了京兆府的案首而一直心懷憤懣,他對這生硬態度倒也并不怎么在意,抬手示意前頭幾名紈绔暫且退在一邊,任由兩人行至近前。
“前進士賀蘭進明,因受同年厚愛選作探花使,欲入杏園擷芳而歸,還請張協律賜教。”
兩人來到近前后,另一名張岱不認識的探花郎先行作揖見禮道。
“你是賀蘭進明?”
張岱問其自報身份,不免略感錯愕,先是認真打量對方幾眼,又忍不住望了望站在不遠處看熱鬧的南霽云,心中不由得大生感慨,這兩人眼下還完全不認識對方呢!
“張郎竟知某名?”
賀蘭進明聞言后忍不住問了一句,旋即便意識到自己今天過來可是作為挑戰者的身份,而非是干謁拜訪,于是便又向張岱作揖道:“薄名不足掛齒,今受諸同年所托,欲與張協律略作君子之爭。此舉業之暇所作幾題,恭請張協律賜教?”
說話間,他將一詩卷掏出,兩手奉入張岱面前。
張岱見這賀蘭進明以其舊卷作為較量之題,想是不以捷才著稱,恐怕臨場考驗發揮不佳。
他作為監園使,其實是應該由他提出考核的形式和內容,但既然賀蘭進明已經先作表態,他也不再糾結于此,當即便接過賀蘭進明的詩卷翻看一番。
這賀蘭進明所作律詩尤少,大部分都是古體樂府詩作,其中有《行路難》《古意》等舊題倒也頗為典雅、意蘊可觀,可見能進士及第,也是有幾分真本領的。
張岱在想了想之后,特意將賀蘭進明幾首水平最高的詩作摘抄出來,然后便又對其笑語道:“這《行路難》之題,恕我歷事猶短,無所感觸以應此題,便且以《古意》為題,試擬一篇,你意可否?”
賀蘭進明還未及答話,旁邊已有紈绔大笑道:“張郎年未弱冠,已是名滿天下、奉宸御前,如此少年得志,安有行路艱難之嘆!”
周遭圍觀群眾們聞聽此言后也都不由得大笑起來,笑聲中則多多少少夾雜著幾分羨慕。這張岱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如果還為了應景而強擬《行路難》之題,那可是真有無病呻吟之嫌了!
賀蘭進明也連忙欠身道:“張郎少年俊士,天下皆知,某若強以失意之題刁難,勝之不武,弗勝為笑。但憑所思,直抒胸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