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郎義薄云天、扶危濟困!若非張郎仗義出手,某等群徒恐難生見天日。多謝張郎、多謝!從此往后,張郎但有所使,某等必義不容辭!”
當張岱再次來到城南通軌坊的時候,剛剛來到坊門前,坊中一眾男女老幼頓時便熱情的迎上前來,在張岱周圍跪倒一片。
上一次他來這里是還投擲土塊攻擊他的那個半大小子,這會兒更是什么都不說,只在馬前作拜、砰砰磕頭,直將地面都砸的塵土飛揚。
張岱都擔心這小子別把腦子撞傻了,連忙翻身下馬,一把拉起這個小子,旋即才又對其他坊人說道:“你等大不必如此多禮,朝廷有司處事不公,追討行賜甚無道理!路見不平自當鏟之,你等也不要因此心懷不平,人間自有義士擔當公道!從此此事不復為擾,你等可以安心生活。若仍有人以此來擾,直來告我!”
眾人也都仍是心有余悸,聽到張岱做出保證之后,一時間又是不免連連道謝,更不乏人喜極而泣:“張郎如此大恩某等,實在不知何以為報!唯愿生生世世,為奴為婢……”
“這倒也不必,你們各自安心謀生就好。”
張岱聽到這話后,便又擺手笑語說道,接著便抬手招來站在人群中的陳東,開口向其問道:“日前吩咐你的事情,同坊人們商量過沒有?”
陳東聞言后連忙點頭說道:“南北兩坊計有三百二十七家,都愿意捐其宅地,以助郎主創置宅業。他們也不求分潤什么利錢,但得一二屋廬容身即可。”
長安城中貧富差距極大,且體現在方方面面。諸如城北那些貴坊,一畝地便價值數百貫,而城南土地根本就賣不上價錢。
哪怕是一個外州流浪漢,如果愿意附籍于府縣,便可以在城南按照丁口分得一定面積的宅地,用以起造屋宇。但土地雖然不花錢,卻要承擔入籍后的課稅徭役,以及在城中生活的各項開支成本。
甚至于都不需要附籍,也可以偷偷在坊間閑地上圈地造屋,只不過這些宅屋并不受保護,被人侵占破壞也都無處訴冤。
總之,長安城南地多人少,坊中宅地也幾乎沒有什么商業化開發的價值。但凡有些家底的人家,也都不會在這里置業,除了地處偏遠之外,治安環境很惡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偷盜擄掠時有發生。
張岱之前已經通過幫助這些人脫困,從而獲得了他們的信任與感激,如今又主動提出要在這里大造宅業,不只能夠改善居住環境,同時必然也能增強區域治安,這些坊人們當然樂得跟從。
他們這些多是征人之家,戶中男丁在邊服役,留在城中的家人們哪怕已經淪落赤貧,輕易也都不敢浮逃于外,擔心連累到戍邊的家人。
在張岱出手幫助他們之前,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也都是為傭為佃的勉強糊口,現在張岱既愿意出錢改造社區,又愿意招募他們做工,給予一份生計,所以當陳東返回宣傳的時候,頓時便獲得了坊人們的踴躍響應。
張岱聽到坊人們都支持這一計劃,心中也很高興,于是便在陳東的帶領下入坊聽其如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