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壽王肯聽安排,總歸讓張岱省心不少,他當即便著員將相關的舞樂人員給召集起來,先向壽王表演一下這舞樂,然后再想辦法將壽王給融入其中。
一群人來到平日翻曲督課的舞臺前,張岱便將那些樂人逐一安排上臺,他突然發現人群后站著一個有些陌生的年輕人、正樂呵呵的望著他,瞧著不想尋常伶人樂奴。
“你是何人?來此何事?”
他不久前才監斬了王毛仲的兒子,將彼此仇怨又做深了一層,雖然眼下王毛仲不在京中,但也要提防別有用心的陌生人靠近,發現這年輕人有些古怪,當即便抬手一指詢問道。
“稟張協律,這一位郎君并非院內樂官,乃是廣平公宋開府門下賢孫宋郎,是由卑職引入進來。”
聽到張岱發問,一名樂官連忙出列介紹道。
那年輕人見張岱注意到他后,便也連忙越眾而出,先向壽王作拜,然后又起身對張岱作揖道:“在下宋卓,前任廬州合肥縣丞,月前秩滿歸京,特好聲樂,因常出入樂官院與諸樂官同游。
不意今日大王與張侍御巡院,倉促間不暇退避,唯混于人群隨行至此。張侍御慧眼如炬,一眼辨出,失禮失禮,還請見諒。”
“原來是宋開府門下俊才,我能一眼辨出,倒也不是有什么慧眼,而是宋郎人如其名、卓然不群。”
張岱得知對方身份后,心里才松了一口氣,同時對這個宋璟的孫子也頗為好奇,順便遞一句話給壽王:“大王覺得我所言對嗎?”
壽王聽到這話后連忙點頭,看看這個宋卓又看看張岱,然后才開口道:“表兄所言誠是不虛,這位宋郎的確是深得宋開府的風范,如表兄一般都是卓然超凡的名臣之后!”
“多謝大王賜教嘉言,多謝張侍御夸獎。在下既非此院中人,自應知禮告退,不敢再作叨擾。”
宋卓又連忙欠身說道,講到這里的時候,臉上也不免流露出幾分遺憾之色。
“此間又非劇要之任,宋郎既已至此,那便相請不如偶遇,不妨留此同觀曲藝。廣平公雅尚聲樂,宋郎必也深得家傳,盼望你能加以斧正!”
張岱聞言后便笑語挽留道,他也想看一看這宋璟的孫子是個怎么樣的人,值不值得認識結交。
“既如此,那便卻之不恭,腆顏留此了!某雖宦游淮南,但對張侍御才名事跡也多有耳聞。近來出入此間,常聞此中樂官對張侍御多有推崇,心甚景仰,愿與同游!”
宋卓聽到這話后頓時面露喜色,又向張岱點頭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