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提起宋璟,或是謂其嫉惡如仇,為人必然也方正刻板、離群索居。
但實際上宋璟卻是隨和詼諧、且頗有情趣之人,他擅長詩賦文學,年輕時便以自己的詩賦作品獻于“文章四友”的蘇味道,為時所稱。
同時他又精通律呂音樂,尤其是擅長演奏羯鼓,甚至自己還親自撰寫總結羯鼓的演奏技巧,對于家中兒孫們也都熱衷傳授此術。以至于中唐時期宋璟的后人還憑家傳的曲藝之能,得以擔任樂司官員。
這個宋卓有此技藝表現,倒也稱得上是頗得家傳了。
“大王覺得此人如何?”
張岱在臺下欣賞宋卓表演的同時,又湊近壽王小聲問道。
壽王聞聽此言,當即便又一板一眼的點頭說道:“這位宋郎當真不愧是名臣之后,風格不俗……”
一聽又是這種公式套路的回答,張岱不免暗嘆一聲。
他也知道現在就要求壽王理解發展勢力、組結朋黨這些概念是有些難,但也不得不說壽王所接受的這種教育成果實在是不咋滴,既喪失了普通孩童的天真,又沒有養成成年人的城府。
比較違心點說就是少年老成,但實際上是把人給教呆了,外表看來水靈多汁的大蘿卜,卻因過于老成而內里發糠了。
不過眼下也不是感嘆這些的時候,張岱是想到或可借助宋璟的孫子,來借用一部分宋璟所積累的政治資源。
宋璟固然不像張說那么熱衷于結黨營私,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可觀的政治資源。
史書上不乏記載安史之亂后時流多有喟嘆,若是玄宗肯繼續重用宋璟、信任宋璟,可能安史之亂便不會發生。無論這說法是否正確恰當,但卻足以表明時流對宋璟這位開元賢相的敬仰與懷緬!
這樣一份名望資產,是足以讓人愛屋及烏的延續到宋璟的后人身上去。
諸如天寶年間宋璟的兒子宋渾明擺著就是一個混球,當遭到吉溫的彈劾時,時任殿中侍御史的顏真卿還在感嘆:“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后乎?”
顏真卿剛直不阿,那是時有共睹、人盡皆知。但就是這樣的人,在其看來宋璟的名聲足以給其子孫覆上一層金身,不應刁難加害。
張岱所想很簡單,他就是打算將宋卓吸引到自己的陣營中來,借用一部分宋璟的名聲來做背書。宋璟都肯讓孫子跟他玩,說明他也是好人好事,宋璟都支持的人和事,難道還能有錯?
壽王不足與交流,但用來向惠妃傳話還可以。他這里便先不與壽王多說,待到宋卓結束表演而下臺、一臉期待與忐忑向他走來的時候,張岱便抬手鼓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