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萬一。”克里克列夫嚴肅地說,“我感覺自己快要憋得發瘋了,但如果有人已經瘋了呢?”
艾倫聞言,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兩人背好電池背包,艾倫將手放在艙門握把上,對著克里克列夫點點頭后,按捺住激動不安的心情大聲說道,“準備開啟艙門!三!二!一!!!”
隨著登陸艙艙門的開啟,神秘的火星呈現在兩人面前。
火星的天空展現出一抹淡淡的粉紫色,這份異樣的美麗中透露出幾分詭譎,這實則源于火星大氣中稀薄的二氧化碳與細微塵埃對陽光的獨特散射作用。太陽孤零零地懸掛在遙遠的地平線之上,其光芒在這片荒涼之地拉長了萬物的影子,為這片寂靜的星球增添了幾分孤寂與深邃。
廣袤無垠的紅褐色荒漠組成了火星大地的全貌,其地貌景觀主要由風化作用雕琢的沙丘、廣袤的礫石平原,以及古老火山活動遺留下的雄偉火山口共同構成。不過對于艾倫來說,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m國就有一處經典的類火星地貌,他們也曾在那里進行訓練。
然而,地球上的任何模擬訓練都無法完全復刻火星上的兇險。火星不僅面臨著極端的高溫與嚴寒交替,還時常遭受沙塵暴、風暴乃至龍卷風的侵襲。與地球截然不同,火星上的風暴一旦肆虐,其規模往往能席卷整個星球,風速之猛烈,可達每秒一百八十米,會對航天員及登陸艙造成巨大的威脅。
萬幸的是,通過詳盡的數據分析與先進的氣候模型模擬預測,在他們所攜帶的補給耗盡之前,火星上預計不會出現那種足以席卷全球的毀滅性風暴。
艾倫又想起了已經犧牲的e國宇航員所說的地獄笑話:放心吧,我們不會被火星風暴吹死,只會在上面渴死餓死。
根據既定的任務規劃,降落的首日并不急于直接探索外星遺跡,首要任務是搜尋并協助其他成功降落的宇航員,確保每位成員都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每個登陸艙都是一個無線電中繼站,可以用于互相通訊。
“艾倫,你看西北方大概......十一點二公里的地方,有一艘登陸艙,是二號艙。”克里克列夫本想憑經驗估算距離,卻一時忽略了他們宇航服上配備的電子望遠鏡與先進的測距功能,還是ai自動幫他完成了測算。
“門都沒有開。”艾倫也看到了登陸艙,“可能是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連求救信號都不能發送了。我們過去看看。”
宇航服上集成了輕量化的外骨骼,可以為航天員的行動提供額外助力,而他們背上的太陽能電池背包則源源不斷地供應著電力。再加上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艾倫和克里克列夫即便身體尚未完全恢復,也感到步伐異常輕盈且迅速。他們僅用二十分鐘,便輕松地完成了十一公里的旅程。
登陸艙的外部同樣設有一個開門把手,但要想打開艙門,必須按照一系列并不復雜卻只能由人工精確執行的開門步驟來操作。
在艾倫開門的時候,克里克列夫站在門的側面,右手一直放在槍套邊。
沒一會兒,隨著登陸艙門緩緩升起梯子放下,艾倫迫不及待地伸頭向里面看去。
艙內的燈亮著,兩個睡眠艙的艙蓋緊緊閉合,而兩套宇航服也依然在原地,未被取用。
艾倫正準備上前,耳麥里傳來了同伴的聲音,“你停下,讓我去看。”
克里克列夫拔出了手槍,扳開保險,示意艾倫跟在自己后面,躡手躡腳地端著槍爬上梯子。
登陸艙內部空間極為緊湊,一眼便能概覽無遺,除了睡眠艙外完全無處可藏。克里克列夫緊握著手槍,將其舉至眼前,身體壓低,步伐謹慎地走向其中一個睡眠艙。他緩緩地將頭與槍一并抬高,謹慎地探視著艙內的情形。
艾倫心中不免生出一絲緊張,他覺得克里克列夫的反應似乎有些過度。畢竟,所有宇航員在地球集訓期間便已相識,共同經歷了無數艱苦訓練,彼此間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與信任。在他看來,僅僅四十五天的太空旅程,雖然漫長且孤獨,但應不至于讓人性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