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離看向這位槍炮學院的院長,說道:“那走吧,我們去繼續參觀一下黑森圣焰槍炮學院。”
弗朗契斯卡微微躬身,非常狂熱的說道:“愿意做您的向導,向您介紹一下我們領地的杰作。”
“領主大人,我相信有朝一日黑森領會因為我們的圣焰槍炮學院而聞名于舊世界大陸。因為盡管這里對外叫做學院,實際上它是一座由工坊、鐵砧和熔爐組成的巨大復合體。在這里,老練的槍匠們和矮人夜以繼日地制造和維護領地軍隊裝備的強大火器,而軍隊中的將領們也不斷地將那些未來可期的預備炮手送到這座煙霧繚繞的大工廠里學習彈道學之類的理論知識,而這些炮手在未來是各個軍團的無價之寶。”
“相較于更加神圣明亮的騎士學院。圣焰槍炮學院高聳的塔樓、守望的石像鬼雕像和粗壯的拱橋橋墩更能吸引那些外來客的拜訪,它的存在令其他更小一級的學院只能躲在島上的邊緣瑟瑟發抖。至于它本身,整個學院大部分的地面都被當作靶場使用,這導致每天黑火藥武器發射時發出的巨大噪音已經成了城市和島嶼的一部分。當然,對于像加農炮這樣威力過大的武器,試射點會被設置在黑鐵脊島和城墻外的荒野這類不用擔心支付損失費的地方。而除了試驗場,整所學院還是有一部分來安放諸如講堂、教室和宿舍之類供師生學習和休息的地方。”
“哪怕如今黑森城的市民們都為學院感到驕傲,他們會在學院開放日到來時熱情慶祝,并向來訪的游客吹噓它的卓越和它對領地的重要性。他們對學院忠心耿耿的部分原因是學院在照顧孤兒方面所做的努力。這些被遺棄的孩子被稱為“槍炮之子”,他們會被訓練以在未來充當學院的工人和學徒。”
隨著弗朗契斯卡的講解,蘇也終于來到了圣焰鑄造廠前方,見到一幅壯觀的景象:18米高的圍墻三面圍繞著場地,而一座20米高的城墻組成了第四面。從學院可以俯瞰布里恩涅河和黑鐵脊島,那里是許多實彈射擊練習的地點。墻壁是由石灰石切割而成的,長期以來的煤煙和河流中的空氣氧化使墻壁變黑了。兩座35米高的塔樓標志著較短的北墻、東墻和較長的東墻的交匯處,東墻也是大門的特征。
學院操場在城墻前面形成一個不平整的長方形,在城墻沿著河流的方向稍寬一些。城墻里面是兵營式的宿舍,一個用于軍事演習而非射擊訓練的大庭院,還有鐵匠鋪躺在河邊的低矮建筑叢中。整面墻布滿了大炮,幾門臼炮安裝在院子中央的輪式馬車上,附近還有一大堆沉重的石制炮彈。
一座大型多層建筑占據了北墻;地下室是廚房,大廳(約學生食堂的兩倍)在一層,教室在下一層,員工宿舍在頂層。西墻只有一扇門:一扇人大小的門,通向一段狹窄的木制樓梯,樓梯一直下到河邊。那里有一個小碼頭,隨時有兩到三艘小劃艇停泊在碼頭上。
槍炮學院與這座城市的孤兒們有著很長時間的聯系了,學院教授他們成為小販、工匠和槍手的必要技能,并確保他們不僅接受培訓和維護,而且還接受基本的數學和讀寫教育。這些人將來除了許多可以成為士兵、工程師、炮匠或炮兵的人之外,還有許多人能夠被貴族聘請為秘書、抄寫員和傳令官,還有不少人在政府圈子里作為龐大的領地官僚機構的職員和秘書。
煉金大師負責監督火藥的混合,并從當地供應商那里儲備足夠一年的大量使用所需的原料。彈藥是在現場鑄造的。炮彈塔是用來制造手持式武器的子彈,而模具是用來制作炮彈的。臼炮能夠發射重型爆破彈,不過在緊急情況下也能發射石彈。這也是為什么帝國通常會雇傭石匠和軍隊一起圍城,他們的職責是在當地的采石場找到并開采這些石彈。
毫無疑問這座黑森圣焰槍炮學院和紫荊花圣焰鑄造廠將一并為領地強大鵝鵝火器部隊提供無與倫比的助力。
與蘇離一道站在最高的塔樓上,弗朗契斯卡介紹道:“目前我們每個月能夠產出80發烏珠爾圣火重型爆破彈,如果用8門臼炮發射的話,10輪齊射炮彈就要打光了。”
重爆彈的產量的確是個大問題啊。
蘇離問道:“學院有多少槍炮學徒和矮人工匠?你必須盡快把炮彈的產能提升上來。”
不說每個月8000發了,每個月800發也是很合理的吧?帝國一個月是接近40天,大概每天搓出來20發。蘇離感覺這個數字真不高。
弗朗契斯卡無奈的回道:“其實問題不出在學院身上,我們學院有槍炮學徒40多名,矮人30多名,僅生產炮彈的話,是可以實現每人每天手搓一顆的。但問題在于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火藥,制作矮人火藥需要火山硫磺、符文亞麻和特殊的矮人鮮血,我們沒辦法大量生產。不得不加價從灰山矮人那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