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續上《封神榜》及各種廣告商務,消化醞釀一下,也能稱得上一句當紅小花了。
一個北漂小模特,短短幾年就成為當紅小花,王歐的經歷堪稱“勵志”,也成了易安藝人經紀業務的一塊活廣告。
范小胖雖然是接觸顏禮和易安之后開始爆發,但畢竟之前就名氣不小。
王歐此前可是徹頭徹尾的素人,幾乎沒拍過戲,算是易安一手培養扶持出來的。
對絕大部分的新人和小演員來說,如果加入易安能成為下一個王歐,那他/她們會趨之若鶩,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與此同時,王歐的成名,范小胖的爆發,再加上之前的七仙女,包括吳佳妮、秦蘭等一些參演易安劇的女星不同程度的事業提升,也讓外界開始流傳起了【顏女郎】的說法。
這也是圈內的常態,【謀女郎】【星女郎】【晶女郎】【瓊瑤女郎】【巖女郎】。
都是某個關鍵人物,批量的捧紅一些女星,然后形成一定影響力,被打上相關標簽。
除了女郎,也有男郎,最有名的就是【巖男郎】,石x八美某種程度也有這個意思。
其實之前從七仙女時,就有所謂的【顏女郎】的說法了,不過名頭還不算響。
而如今隨著顏禮的名氣上升,諸多名女星的事業也大幅提升,顏女郎的說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而因為【顏女郎】和海言的【巖女郎】同音,有時候不好區分,有些網友也稱【顏女郎】為【胭脂女郎】。
所謂胭脂女郎,一方面諧音“顏字”。
顏禮喜歡給自己公司以顏字拼音的方式起名,所以有人調侃他的幾個公司為【顏字系】,諧音【胭脂系】,這幫女星拍的是易安一系的戲,用胭脂女郎比單純的顏女郎更貼切。
另一方面,古代詩詞中,不少人用胭脂代指美貌,胭脂女郎也是說明這些顏女郎長得漂亮。
還有一方面,存在貶義嘲諷,《紅樓夢》就有親嘴是吃胭脂的說法,胭脂女郎也是暗指這幫女星與顏禮有不清不楚的關系。
不管何種含義,胭脂女郎要比顏女郎更好聽也更有特點,所以漸漸有取代顏女郎之勢。
而胭脂女郎的出現,也證明了顏禮和易安的捧人能力,還一定程度帶動了易安的藝人經紀業務。
《封神榜》尚沒播完,顏禮就接到了賈倩有關藝人經紀部藝人招新的計劃。
…
易安影視,總裁辦公室
顏禮看完文件,喝了口水:“目前公司的藝人大部分都在上升期,新人需求沒那么高吧。”
“顏總,新人需求不高,不代表不可以招新。”
賈倩和藝人經紀部的另一個高層開始和顏禮大談招新的必要性和好處。
首先,當紅藝人賺錢,但中下層藝人的數量上來之后,積少成多,收益也很可觀。
從公司運行的角度,山珍海味要吃,清湯小菜也不能放過。
蒼蠅再小也是肉。
其次,易安現在投資出品的劇越來越多了,很多配角給別家公司的藝人演,白白便宜外人,未免有些浪費。
如果易安藝人足夠,完全頂上去,可以壓低片酬制作成本,同時還能從藝人分成回本一些。
可謂是降本增收,一舉兩得。
同時,建立成熟穩定的藝人梯隊,也是一家娛樂公司的底氣所在。
萬一哪天一哥一姐或者二哥和二姐出事、跳槽、合同到期等,后面的儲備人才能迅速補充上去,不會受制于人。
顏禮聽了聽兩人的描述,敲了敲桌子:“大規模招收藝人,資源不夠怎么辦。”
賈倩和另外一人對視一眼:“這種情況很常見,我們也不可能保證每個藝人都捧紅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