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是個活力四射的三十歲女性,比少女成熟,比熟女活潑,一眼三十。
“你好,請問有什么需要?”
“您好,不知道方不方便跟我們聊一下宅急送的運作模式?”
經理看著眼前兩個小弟弟,桌上還擺著電腦跟幾份文件,她認得校服是新北最好的初中跟高中的,想了想拉過椅子坐下:
“你們是要做課題嗎?”
“不是的,我們只是吃飯的時候聊到宅急送,很好奇是怎么做的,就……問了問。”
“不愧是好學校的學霸,”經理咯咯笑了聲,“小弟弟,你才初中吧?”
“對。”
經理放下了戒心,兩個小孩而已,宅急送也不是什么秘密,說個運作模式算不得什么。
“我們正常是電話訂餐,主要依靠……”
經理對宅急送其實也就是知道個表皮,說明了訂餐系統跟呼叫中心根據點餐地址所在區域配對最近門店,分撥訂單后由專門的一條隊伍負責配送,也就擠不出別的東西了。
李顏詢問了幾個問題,涉及具體技術操作的她確實不知道。
鄧宇迪記錄得很仔細,但李顏興致缺缺,宅急送的成功其實依托于肯上校的品牌實力,按區域開的足夠多的門店確保了輻射范圍,高額的配送費養得起一直配送隊伍——以李顏所在餐廳為例,配送員平時也參與日常工作,只是有配送任務時以配送優先。
而且令李顏驚訝的是,經理說這邊的配送員并不使用導航,因為都是各自負責一個片區的,早就走習慣了,實在沒找到一個電話給客戶就搞定。
這其實是現有“樓下小炒送餐到我家”體系的品牌化專業化擴容,跟外賣平臺完全是兩碼事。
不過他至少知道對如何篩選屆時黎凱團隊的實驗數據有了一些眉目。
而且也反過來說明,李顏的思路在目前確實還算比較早。
那就行,概念產品這東西,要的就是一個顛覆性。
要快,哪怕最終成果可以慢點,但是階段性成果必須搶先。
李顏問經理的問題問完了,經理的問題接踵而至。
“小弟弟,哪里人呀?”
李顏果斷謝過并告辭。
“說實話,李顏,你后邊說的東西,其實我不太懂。”鄧宇迪咬著嘴唇,“我對你說的算法比較感興趣,看看找個機會咱們一塊見見黎凱師兄?”
“喲,你認識他?”
“黎凱師兄計算機雙學位啊。”
“也是你爸的學生?”
“對,我爸是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的老師,可以說所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是我爸的學生。”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