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他,客人太多了。
多到李顏在凜城的小家有點坐不下,初一初二這種回老家回娘家的時候還好說,到了初三……各路賓客陸續登門,熟悉的親戚,關系不錯的朋友,莫名其妙的領導——主要是凜城市教育局跟育才小學,輪著拜訪李顏這目前只有五十幾平米的小家。
突然來這么多人,自然不是大家閑得慌趕了巧。
每個人心里都跟明鏡似的,李顏這人,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現在還能登門拜訪聊聊天,過幾年指不定見個面都得排隊。
趁早聯絡聯絡感情,讓李顏飛黃騰達之后不要忘了他們。
結果搞笑的是,一群人拎著一些年貨上門,然后吃了頓飯又領了煙酒離開——甚至還有茅臺。
送了一百塊錢年貨,蹭頓飯吃還領回去兩三千塊禮品?
這特么是領獎來了啊?
大家并不想要這些,要的是李顏的一個掛念,一個人情。
但很顯然,他們的計劃落空了,沒有理由賺了錢人家還得掛念你的。
至于“感恩凜城”“感恩母校”這種話,敢說出來就等著被送客吧。
其實李春沒有想那么多,就是家里屯了太多東西不送出去怪可惜的。
華夏的寒假安排有一點比較尷尬,元宵節總不在寒假范圍里。
有一種年味被強行打斷的感覺。
今年也是如此,正月初十就得回學校了,得虧今年元宵在周日,不然又是只有春節沒有元宵的一年。
李顏家所在片區的廟會就安排在正月十五,重生前的他因為難得假期重疊,湊了熱鬧,一場人擠人的煙花秀記憶尤深。
但今年不一樣了,他得回新北市上學。
干脆不去了吧?
倒不是什么元宵煙花秀的事兒,小說寫出狀態了,正處在一鼓作氣的階段,反正現在回學校也沒啥意義,沒必要折騰換環境打斷狀態。
看煙花秀倒是能當個任性的要求說服一下爸媽。
“回學校沒意義”這種話自己想想就算了,說出來必然要被錘的。
哪怕他億萬富翁了恐怕都得被錘。
眼看著繁忙到前所未有的一個春節到了尾聲,李春陳鳳玲已經開始幫李顏收拾回新北的衣物行李,李顏想好了說辭,準備碼完這一章就說。
qq又閃爍了。
是一下子就消失了好幾天的韋韻之:
“顏,元宵節新北有煙花秀有猜燈謎有花燈游園,一起嗎?”
喲?是邀請?
“幾人啊?”
“你想要幾人?”
李顏想給自己一巴掌,特么的這不是純送嗎?
不過他還沒想好怎么回,那邊韋韻之已經發來新消息:
“我想要兩人。”
“晚上哦?”
“沒事,晚上煙花秀九點半結束,我媽媽會來接我們回去的。”
啊?接“我們”?
“好。”
嗯,沒事,人也是要勞逸結合的嘛。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