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因為安富得罪了李顏被各種調查的陸放,一邊是被李顏看好并且介紹了牛逼合作方的“好友之爹”林啟東。
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
現在遭遇剛剛開始擴張就流失大客戶這種窘境的,就成陸放了。
關鍵是也不知道誰傳的消息,他搞了個空殼公司主動坑李顏的事一下就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
對于在新北混的各位老板來說,就算跟李顏沒啥交集,至少也都知道這孩子背后有什么級別的官方撐腰。
得罪他肯定沒好日子過。
而且會選擇主動得罪的……怕是這陸放腦子也不太好使。
這一波事情下來,知道內情比較多的新北科技局陳局也不免感慨:
“我怎么覺得李顏在報復他呢?”
“不用覺得,這明顯就是。”坐在他辦公室的韓錚笑道。
他倆今天有個研討會,開完了就閑聊兩句。
“不過韓總,他可是拿出來快一百萬給林啟東投資,這種使用方式,你那邊什么意見?”
“沒意見,愛咋用咋用,我只關心結果。”
“這李顏也是有意思,那邊手機還做著呢,這邊突然就投資了陶瓷,自己把酒店需求跟生產商拉在一塊……”
“他從來都沒說自己只做手機。”韓錚打斷道,“李顏身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全能,現在有了這么廣的人脈,不利用利用不像他。”
“合著你意思是,這波陶瓷廠投資還不只是為了幫朋友?”
“一石二鳥。”韓錚正準備抽煙,想起來在人家辦公室,又收了回去,“不過人脈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因素,后邊能不能接好,還得看他怎么運作怎么要求。”
要求其實也很簡單,把產品做好。
很多時候只要這句話做到了,事情也就順了。
但就像新房裝修,業主給錢,要求做細致,施工隊連連點頭。
然后就開始變得失控,少做點多賺點,是大家共同的需求。
于是才有了后續的各種麻煩事。
從李顏到林啟東再到廠房負責人再到工人,層層傳遞下去,效力絕對越來越差。
到時候出來的產品質量一般,人家品牌方樂不樂意給你印個logo都難講,真靠人情賣給各大酒店了,這生意恐怕也很難回頭。
但李顏現在對林啟東來說是恩人,至少第一批,他恨不得自己親自下場一個個監督。
哪怕不賺錢,也得把這事兒給做好。
一個做衛浴的廠,一個做餐具的廠,林啟東一天都泡在里邊,往返許多次。
至少第一批貨沒什么好擔心的,把名聲先做出來,連帶著給需求方留下跟李顏合作不止是賣他人情的印象,為以后涉獵其他領域開個口。
李顏最后還用九十萬買了林啟東的陶瓷廠百分之十的股份——林啟東執意要給百分之三十,被李顏硬生拒絕了。
幫你不是為了賺你的錢,就林啟東這最紅火的一年也就年入三百萬的廠子,分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回個本,一年以后李顏要還看得上這一百萬,那也太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