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
這話一出口,李顏就露出了不耐煩的表情。
要不是人家身為老師,他甚至準備直接來一句“如果不是來給我提供研究資源的,就沒必要多言了”。
見李顏沒什么反應,郭老師倒是來勁了。
“李顏,你現在是在……做手機,對吧?”
李顏點點頭。
“聽說做得還不錯,挺厲害的。”郭老師似乎正在斟酌字句,“甚至咱們華大卓越班都同意你自由上課了。”
“畢竟公司工作比較忙,現在又是關鍵的時候。”李顏笑了笑。
沒說“目前教得的內容對我沒用”已經很給面子了。
“我好奇問一下,以你這等天資,未來希望有什么樣的人生?”郭老師露出了微笑,一種“接下來該我表演了”的微笑。
李顏能猜到后邊郭老師準備說什么了,核心就是一句不要浪費天分。
這個話題他曾經跟另一位郭老師——新北一中郭啟文聊過,不同的是,郭啟文其實自己的迷茫勝過李顏,李顏看似在回答自己的選擇,其實也是在幫郭啟文解開一些心結。
總的來說聊得很愉快。
郭啟文本身并沒有想著給李顏限定某條路線,所以也沒有表達出對選擇優劣的傾向。
這讓他們的對話更像是一次純粹的討論。
而現在,很顯然,這位郭老師是以說教的態度切入的。
李顏并不準備再重復他跟郭啟文好好討論過的那一切。
因為他后來回過味來,郭啟文所不能理解的重點,在于李顏有“系統”這個巨大無比的信息差。
在如此信息差面前,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李顏準備全能發展,還是追求“人類之巔”,都是建立在有系統加持的情況下。
所以他的路子跟正常人,甚至是跟放眼人類歷史都罕見的天才都是有所不同的。
他不會面對“精力有限”無法全能發展的情況,甚至因為系統的特殊性,恰恰需要什么都干,才能更好追求上限。
這就讓他多了很多別人眼里無用的操作。
例如都成為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掌權人了,他還去琢磨繪畫寫作這些東西,總就有人覺得“浪費時間”。
經典論點如:“畫張畫寫個小說能賺多少錢?”
單論利益投入,自然是無法跟公司運營相提并論的,但類似這種觀點,李顏還可以用“愛好”頂回去。
這又免不了被人認為不務正業。
甚至連他來學校讀書,公司都少不了一些“李總怎么還去上課”的疑問。
打球就更不用說了,大部分人都認為李顏的健身打球只能是充當休閑愛好,在這上邊琢磨技藝壓根就是白瞎時間。
“難道他還準備參加奧運會嗎?”
況且,就算真成了奧運冠軍,名聲財富恐怕也遠不能跟造手機這個路子比。
就連找他打了球的丘樹里,都為李顏現在“愿意花時間打球”感到震驚。
李顏該怎么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