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華樓,可能不算新北最好的酒樓,但一定是地位最高的之一。
新北算是美食之都,所以不缺物美價廉的性價比好館子,也不缺頂級大酒樓。
慶華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到現在的,說是老牌子也算不上,裝修尚可但年代擺在那,比不了新區開的各種高端貴館子。
但他有一位臨江菜非遺傳承大師,孫茂生,今年六十來歲,在臨江廚師屆算得上泰斗級的人物。
一方面他拿過國家級金獎,有硬榮譽;一方面年紀輕輕作為慶華樓總廚的時候,確實讓這酒樓當過七八年的臨江第一,有光榮歷史;最厲害的,自然是他“文武兼備”,梳理了臨江菜系的各色老菜譜,又四處求學問道,整出了一套完備的臨江菜系理論,大大提高了臨江菜的影響力。
這酒樓沒能保持住地位,主要是老爺子帶的徒弟不太行,后邊又開了分店,孫茂生為了分店生意就跑去坐鎮了。
結果分店沒搞起來,老店的口碑也敗光了。
不過孫老爺子自己心態好,如果慶華樓有什么貴賓或者老朋友來,他就會親自上陣,其他時候也就放任自流了。
直到近兩年開始降價走性價比,客流量才重新高起來。
這位孫茂生,就是李顏找的幾個廚師師父之一。
當然這事兒未來科技的員工肯定不知道。
商務部有個私人小團隊,都是三十幾歲的人,對慶華樓似乎有莫名的好感,時不時會晚上下了班跑去點上幾道經典老菜,就指望哪天能湊巧遇到孫老爺子回來。
“老爺子做的炒蝦球一絕,而且這家店以前的白切雞真的天下第一。可惜那也是小時候吃的了,后來再也沒吃過這么好吃的白切雞。”四人組中最年長的眼鏡男說道。
“你說炒蝦球我還能理解,這白切雞還有什么玄乎說法?不就是看品質看火候看蘸料嗎?”另一個年輕點的笑道。
“一看你就沒吃過好的,這里邊門道可太多了,跟你說不明白,還是得吃上那么一口,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哈哈哈哈老陳,說得好像今天就是孫師傅上陣一樣呢?”
“那得叫孫大廚,人家地位很高的。”
“就是老孫帶徒弟帶得不好,不然白切雞這東西,怎么會搞得跟失傳一樣。我對那個炒蝦球倒是很感興趣。”
“嗐,我還是那句話,不吃跟你說不明白,我要是能把里邊門道講出個1234,那我就是孫老的親傳大弟子。”
“所以老陳,說到這份上,今天不點例白切雞?”
“都點了都點了,雖然不是孫老下廚,但這家店的招牌還是不賴的。”
幾個人七嘴八舌聊著話,老陳突然皺起眉,然后示意大家小聲點,過了會兒才小聲說:
“聽隔壁桌意思,今天的白切雞特別正啊。”
才剛說完,一盤水潤油亮的白切雞就被端了上來,品相直接讓老陳瞪大了眼。
“看著是那么個意思啊。”
還沒來得及動筷,另一份透亮的炒蝦球也端了上來,薄芡非常均勻地掛在爆滿的蝦球上,色澤鮮亮,只一眼就讓人食指大動。
老陳眼睛都快突出來了,也不顧餐桌禮儀,上來就夾了一塊白切雞,沾點蔥姜就往嘴里送。
然后一臉不信邪地又加了塊蝦球,細細觀賞一番就放進嘴中。
看起來很是陶醉。
“今天有口福了,我敢斷定是孫茂生老爺子在場。不是他做的,那也是親自把關的。”
隔壁桌一個中年男人猶豫著轉過身,然后給老陳比了個贊的手勢:“哥們看來是個老饕,我也這么覺得,不過我這邊白切雞很好,清炒蝦球就一般。”
其他人見狀紛紛下筷品嘗,有的一下子表情就舒展的,有的則是皺眉細品,還有的吃太快沒嘗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