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顏只需要等待,等待各路數據匯總到他這,等待一個出售數據統計表。
或者直接點,等待未來科技的狂歡。
成功已是注定,能做的唯有等待。
臨江的發售時間最終還是提前了五分鐘,實在是因為熱情過于高漲,李顏需要給出一些正向回應。
所謂的“要個態度”。
才剛剛發售十分鐘,李顏就聽到另一棟樓某處發出的歡呼聲,也已經好幾個部長準備給李顏報數據,不過全都被李顏的冷淡擊碎了熱情。
“十分鐘時間,排隊的人都還沒怎么消化,賣一臺手機需要的手續還不少,現在的數據早在今早七點都應該有預期了。”
李顏如是說。
沒啥,就是輸出一波邏輯而已。
他們不知道李顏在布置專賣店的時候就已經搞了個數據收集系統,他電腦上正在實時更新全國每個店面的售賣情況。
也不是都不知道,參與了此項工作的孫淼劉立偉就很清楚,所以他們沒問。
單論售賣情況,沒人比李顏知道的更及時。
這一整天,李顏就是一邊腦力分析各路售賣數據,一邊寫代碼替代他目前的腦力分析。
其實不算非常有必要性,這項工作是可以養活一個部門的,李顏也確實設置了這么一個部門。
實在是這天也干不了什么別的,數字一直往上竄也確實看得很有癮。
雖然最終也沒逃得掉看麻木這個階段。
這一天是混亂的,大家的情緒一波又一波,李顏的腦子里也全是數字。
新北多少家店,臨江多少家,全國又是多少家,什么地區賣了多少臺,合計平均下來一家店賣出多少臺……
腦子算力太好,甚至連平均賣一臺花多少時間李顏都過了一下。
其實這些數據沒什么意義,不同地區的差異從發售前就已經分析七七八八了。
臨江自然是大本營,新北新安兩個經濟發達城市是主力中的主力,其他規律也很簡單,一切看經濟發達程度。
這種數據分析在目前的階段就是圖一樂,比較令李顏意外的是凜城跟上京,凜城預購階段非常火熱,到了真開賣的時候只爆發了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半天不到就疲軟了。
而李顏以為會暗戳戳抵制的上京,數據卻是越來越好。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李顏只在乎總數據。
只要突破了一千萬臺,對他來說就算是過了“安全線”。
至少回本沒問題,對于投資人也算有個交代。
結果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這個對于其他公司來說屬于“一年能完成就是神仙”的目標,在第一天,完成了百分之十。
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其實只有十二個小時。
一百萬臺,嚴格來說是一百一十七萬臺。
李顏設置了近一百五十家門店,平均下來就是……
沒有什么平均的必要,不然對不起新北忙得倒頭就睡的店員。
就算有再充分的心理準備,這個成績依舊是超乎想象的。
單款手機銷售超過百萬部,放在年銷售千萬部的公司都算是驚人的成績。
加個“首日”的前綴,引爆輿論也就是分分鐘的事了。
李顏還在整理數據,別人宣傳稿都發了出來。
看來看去大部分都大同小異,無非三大類:列數據說明這個成就多么驚世駭俗,從消費者角度講講購買體驗與到手的心情,翻歷史整合資源講曾經的故事。
直到一個詞映入眼簾,李顏才心滿意足地離開電腦,換了件正式點的衣服走向慶功宴。
電腦屏幕上的文章標題,只有四個大字:一步登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