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已經是能短時間解開追墻博弈最優解問題的人了,就算是華大都提供不了這個條件。
華科院這一趟,送得剛剛好啊。
還是那句話,沒有任何不答應的道理。
“不過王院士今天來,也是有些東西想跟你現場交流交流的。”
猜到了。
“我們沒有多余的意思……”周主任還在解釋,李顏卻抬起了手:
“就是一次學術交流,很難得的機會,我知道。”
交流的內容,自然就是追墻博弈最優解。
王院士本身在這方面也頗有建樹,恐怕也是研究過一下李顏的論文,有備而來。
李顏手頭什么資料沒有,就這么空口聊。
但凡不是全由他琢磨出來的,分分鐘露怯。
周敬民對于李顏沒有選擇“回去拿資料”還挺驚訝。
畢竟這玩意兒證明起來挺復雜,就算是論文一個個字都是自己敲的,也不敢保證能記得住吧?
而且這種理論研究的內容,往往是持久戰,廢掉的想法都茫茫多,空口談思路非常容易亂。
李顏怎么敢的?
因為他就沒打持久戰,而且記憶力超群。
他就這么口若懸河地從“為什么想研究追墻博弈”開始,噼里啪啦一通講,連帶著自己走錯的思路都講了,一路講到算出結果。
周敬民跟楊曉萍聽得心驚,王定元則是露出了興奮的神情。
然而李顏帶給他們的震撼還遠不止于此。
王定元后邊跟李顏發散了一下思路,發現李顏的思維速度快得驚人。
反應快、思路快、運算也快,快到李顏自己都不太適應的樣子。
經常話說一半就自己否掉。
眼看連王院士都有些跟不太上,周敬民選擇了打斷:
“你剛剛說,你是想研究一下自動駕駛的路徑,才想到追墻博弈的。那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博弈論?”
“博弈論大概是幾個月前吧,研發手機的過程中為了補充知識,讀了幾本書。”
周敬民腦子里冒出了幾個大大的問號,雖然他日常接觸的那群人里不乏逼王,但是如此直接干脆的倒是第一家。
“你的意思是,你學習研究博弈論,到得到追墻博弈最優解,就用了四個月?”
“那不是。”
周敬民露出“哦~”的表情。
“看了幾本書就沒看了,只知道有追墻博弈這個東西,研究自動駕駛路徑選擇的時候,聯想起來,才去學的。”
周主任表情戛然而止。
惜字如金的楊曉萍沒忍住問,“一個月?不到一個月?”
“一個月左右吧。”
這李顏看起來也不像說假話啊……關鍵是李顏也沒必要說假話啊,在這節骨眼吹牛,到了交流的時候不就現眼了?
“我學東西確實還算比較快,”李顏笑道,“等到了交流學習的時候,三位就知道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