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雁門關,太守府。
當劉燁帶著陳宮步入堂內時,徐庶正在伏案處理公務。
聽到腳步聲,他抬起頭,見到竟是劉燁,立即放下毛筆起身行禮,臉上更是露出由衷的喜悅:“參見主公!”
“元直不必多禮。”劉燁快走兩步,虛扶了一下,隨即側身,讓出了身后的陳宮。
“來,元直,我為你引見一位大才。
這位是陳宮,陳公臺,智略深遠,忠義無雙,日后便是吾之臂助,與你共擔重任。”
說完又笑著對陳宮介紹道:“公臺,這位是徐庶,徐元直,胸藏韜略,政務嫻熟。
如今這雁門關的軍政大事,多由他統籌梳理,可謂井井有條。”
陳宮與徐庶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匯,彼此都在相互打量著對方。
陳宮見徐庶雖面帶倦色,卻目光清亮,氣度沉凝,心下不由得贊了一聲。
徐庶亦觀陳宮舉止從容,眉宇間自帶一股剛正與睿智。
且能得自家主公看重,便知曉其絕非尋常謀士。
片刻后,陳宮率先見禮:“在下陳宮,見過元直兄。
早就聽聞穎川書院有一位文武雙全大才,今日得見,真乃三生有幸,日后還得先生多加關照了。”
“公臺兄謬贊了!先生能來,實乃我軍之幸,日后你我二人當同心協力,方不負主公所托。”
劉燁見狀,忍不住笑道:“好了,二位皆是我之股肱,不必如此客套,都坐下說。”
他命人奉上茶水,隨即招呼三人落座。
起初徐庶與陳宮兩人還略顯拘謹,但幾句話過后,便從眼前并州的軍事民生,慢慢聊到北疆蠻族動態,最后又引申至天下格局。
陳宮縱論大勢,觀點鞭辟入里。
徐庶則剖析實務,見解亦是精微透徹。
兩人可謂越談越是投機,不時撫掌稱贊,旋即又相視而笑,竟有種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酣暢淋漓之感。
堂內氣氛也變得越發熱烈,那種初見的些許陌生感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惺惺相惜與相見恨晚。
劉燁見自己麾下兩位智囊相處得如此融洽,也是心中大慰,勉勵了兩人一番,便不再打擾他們深入交流,離開了雁門關。
沒過多久,劉燁的身影便已出現在了鎮北城的城主府內。
“主公!”見到劉燁,李善長連忙躬身行禮。
“不必多禮,快坐。”劉燁示意李善長坐下。
“我此番回來,是想了解一番鎮北城如今的發展狀況。”
李善長顯然對此早有準備,從一旁的桌案上取出一卷簡冊遞給劉燁,一邊開始條理清晰地匯報起來:“托主公洪福,鎮北城如今可謂日新月異,氣象萬千!”
“因主公此前梳理了鎮北城附近的地脈,如今方圓百里內的環境已經得到大為改善。
如今不僅雁門,就連遠一點的郡縣,都有聞訊而來的百姓。
截至目前,鎮北城登記在冊的總人口,已正式突破三十萬大關!”
“另外得益于龍牙米的產量,糧草儲備已達到空前規模。
城內大小糧倉均已爆滿,糧食儲量已超過十億斤,足以支撐百萬大軍三年遠征!”
“嗯,不錯!”
聽著李善長的講述,翻看著手中簡冊的劉燁也是滿意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