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個洪亮而富有威嚴的聲音壓過了場中的議論紛紛:“曹公所言,深明大義!”
眾人望去,只見渤海太守袁紹長身而起。
他面容英偉,氣度雍容。
雖在兵力上不及袁術,但那份從容不迫的氣場卻更顯領袖風范。
袁紹目光掃過全場,最后落在袁術身上,緩緩道:“公路,你我皆袁氏子弟,值此國難之時,當以大局為重,豈可爭一時之長短?”
他先是以同為袁氏子弟的身份壓住袁術,隨即轉向眾人,聲音高昂:“紹不才,自入仕以來,誅除閹宦,澄清吏治,于渤海亦略有微功。
今愿竭盡駑鈍,與諸位同心戮力,共討國賊!
若各位不棄,紹愿擔此重任,必當秉公處事,絕無偏私!”
他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展示了資歷,又表明了態度,更抬出了大義。
與袁術那種咄咄逼人的態度相比,袁紹則顯得更為沉穩,也更具包容性。
“本初兄所言極是!”說話的是北平太守公孫瓚。
他素來敬重袁紹的膽氣,且與袁術并無交情,當即表態支持。
“本將以為,本初兄名望素著,且胸懷四海,足可擔當盟主大任!”
“附議!”
“本初兄確為盟主上之選!”
“我等也愿奉本初兄為盟主!”
有了公孫瓚帶頭,劉岱、張邈、橋瑁、鮑信乃至孔融等重量級諸侯紛紛出言支持。
江東猛虎孫堅雖未多言,但也微微頷首,算是默認了這一說法。
一時間,支持袁紹擔任盟主的聲音成為了主流。
袁術此時臉色鐵青。
不過看著一邊倒的局勢,知道再爭下去只會自取其辱,徒惹人笑。
只能重重地冷哼一聲,扭過頭去,不再說話。
曹操見時機成熟,立刻高聲道:“既然諸公皆推本初兄為盟主,操亦附議,還請盟主登壇主盟!”
“請盟主登壇主盟!”眾諸侯齊聲附和,聲震云霄。
袁紹深吸一口氣,整了整衣冠,在萬眾矚目之下,步履沉穩地登上了三層高的會盟臺。
接著從侍者手中接過祭天文書,面向洛陽方向,焚香跪拜,宣讀盟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并赴國難。
凡我同盟,當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皇天后土,實皆鑒之!”
盟誓已畢,袁紹正式成為十八路諸侯總盟主,接著便開始升帳議事。
他先是提議將總督糧草這個后勤大權交予弟弟袁術。
這既是重用,也是為了安撫。
其余人見狀也不好駁了袁紹的面子。
畢竟袁術怎么說也是在場實力最為雄厚的諸侯,得罪太狠也不合適。
見無人有異議,袁紹也是滿意一笑,緊接著便提出諸侯會盟后的第一個重大決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