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筑起的三層高臺上,設九重旌旗,分布白旄黃鉞,兵符將印。
各路諸侯依照兵馬多寡、地位尊卑,于高臺之下分列而坐。
在簡單的寒暄與場面話過后,場面的氣氛逐漸變得微妙而凝重。
大家都心知肚明,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
這近兩百萬聯軍,若無一個統一的號令者,必將是一盤散沙。
此時,德高望重,且素有清名的北海太守孔融率先起身,他環視眾人,朗聲開口:“諸位!今日我等匯聚于此,皆為匡扶漢室,討伐國賊董卓。
然,大軍既合,號令需一。
老夫以為,當務之急,乃共推一位德高望重、才略服眾之人為聯軍盟主,總攝軍政,統一號令。
如此,方能上下一心,克敵制勝!”
孔融此言,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瞬間激起了漣漪。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但目光交錯間,卻充滿了試探與考量。
“文舉公所言極是!”兗州刺史劉岱也在此時接話。
他作為漢室宗親,算是在場地位最為尊崇之人。
就見劉岱沖著孔融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盟主之位,關乎討董大業成敗,當選一位家世、名望、能力皆足以服眾之人。”
他話語中雖未明指,但意有所向。
隨著劉岱話音剛落,立馬就有一道帶著幾分倨傲的聲音響起:“哼,論家世,論名望,在場諸位,何人能出我汝南袁氏之右?”
眾人看去,正是南陽太守袁術。
他斜倚在座位上,把玩著手中的玉圭,語氣中充滿了理所當然。
“我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術不才,添為袁家嫡子,總督南陽,帶甲三十萬,糧草充盈。
這盟主之位,非我莫屬!”
他這番毫不掩飾的言論,讓在場許多出身稍遜的諸侯面露不豫之色,但懾于袁家威勢,一時也無人敢直接反駁。
“公路此言,未免過于托大了吧?”
就在這時,一個清朗而沉穩的聲音響起,出自豫州牧孔伷。
他身為資深州牧,加上背靠圣人世家,實力不可謂不雄厚,自然見不慣袁術如此叫囂。
“盟主之位,關乎全局,豈能僅看出身?
還需深通謀略,知兵善戰,方能有統帥群雄的資格。
某以為,相比家世背景,此位更當選賢任能!”
孔伷的話引來不少人暗中點頭,尤其是那些非袁氏一系的諸侯。
也就在氣氛略顯僵持之際,一直沉默的曹操站了出來。
沒辦法,作為聯盟發起人,他這時候不說話也不太合適。
不過他深知袁術秉性,若讓這貨得了盟主之位,以其狹隘心性,聯軍恐難成事。
曹操先是拱手沖著眾人作揖,隨即言辭懇切道:“諸位明公!
操以為,盟主之位,確需名望與能力并重者擔任。
不過相比這些,更需一位胸懷廣闊,能容納各方英杰之人來協調諸軍。
唯有如此,方能凝聚全軍之力,共擊強敵!
如今大敵當前,董卓擁兵百萬坐鎮洛陽。
若我等因盟主之位先起內訌,豈非令親者痛,仇者快?”
曹操這話如同一盆冷水,讓在場眾人有些發熱的頭腦瞬間冷靜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