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顧晨也是感同身受,微微點頭,道:“多年來,其實找硅藻最傳統的方法……是從尸體中提取組織標本。”
“提取之后,再使用混合酸消解組織,再進行離心、分離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提取制作成載玻片。”
“但是結束之后,還要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最后才能從中尋找硅藻的蹤跡。”
頓了頓,顧晨又道:“可是這樣一種傳統的提取方式,存在很多的問題。”
“因為傳統的強酸消解法是敞開式的,消解過程中……存在強酸噴出灼傷人體的危險。”
“而且強酸與檢材在消解過程中,釋放出的二氧化氮和惡臭氣體,容易污染環境。”
“還有這么多麻煩啊?”王警官壓根聽不懂顧晨在說些什么,畢竟這些已經超出自己的認知大綱了。
顧晨卻是微微點頭,繼續說道:“沒錯,是挺麻煩的,這也是弊端。”
“而另外,傳統消解一般需要重復多次離心后再制片觀察,離心一次會損失約30%的硅藻,導致硅藻提取回收率低。”
“此外,傳統光學顯微鏡放大倍數有限,依靠人工尋找、分析工作強度大,且對于微型硅藻,容易出現漏檢,或者無法準確鑒定其種屬的情況。”
“但是硅藻的特性,卻決定了它仍是溺死診斷的‘金標準’,通過對硅藻的分析,不僅可以對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斷,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點。”
“對,顧晨說的很好。”已經完成下一步檢測的劉法醫,手中進行著著各種操作,背對著大家道:
“正是因為傳統方式的檢測……有很大弊端,所以攻堅克難改良技術才能凸顯成效。”
“這點來說,羊城的同行們做的確實不錯。”
“那么,如何才能對現有的硅藻檢驗手段進行升級改造,使之具備實用價值呢?”
“羊城的同行們,他們組建了一個由刑科所里的技術骨干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團隊成員除了有學法醫的,還有學材料學的,有學化學的,有學生物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支多骨干人才的跨學科團隊,才能在消解組織,保留硅藻的外殼,把硅藻富集起來,以及過程防污染上有所突破。”
回頭看了眼眾人,劉法醫深呼一口氣,淡笑著說道:“人家為了做實驗研究,常常跟我們一樣,將實驗安排在夜里,安排在野外。”
“因為我們做溺死的研究,不能引起社會的過多關注,更不能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
“有時候他們會半夜到湖中做研究,最遠到了海邊,還調用環衛車,將湖水運回實驗室做研究。”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攻堅克難的精神,人家才經過逐項技術探索,將傳統的強酸消解,到離心富集,到光鏡檢驗法,一直升級為微波消解,到濾膜富集,到掃描電鏡法。”
“如此一來,就能將處理硅藻的時間……縮短整整四分之三,而硅藻的陽性率,也從28%提升到97%,這可是一個質的飛躍。”
“沒錯。”顧晨微微一笑,繼續補充劉法醫的說辭:“其實使用微波消解的方法,代替傳統的強酸消解,縮短了處理時間,降低了對于環境的污染,而且速度又快,消解效果又徹底。”
“而使用濾膜過濾,不僅代替了傳統的離心處理,極大地提高了硅藻提取回收率。”
“而且這個濾膜上的濾孔直徑,僅為0.45微米。”
看了眼眾人,顧晨刻意提醒道:“各位請注意,是僅為0.45微米,這可是足以攔得下自然界中的硅藻。”
“而且使用電子顯微鏡,代替傳統的光學顯微鏡。”
盧薇薇聞言默默點頭,問顧晨:“我知道電子顯微鏡的檢測效果要遠高于傳統光學顯微鏡。”
“但是顧師弟,你能不能給出一個具體的對比,讓我們有更直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