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志帶著少部分警員離開后,大部分警員還是留了下來,準備協助文物局團隊進行古董收集和挖掘作業。
只見警員們和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正源源不斷的從外頭搬來許多工具和帳篷,盧薇薇這才感覺,似乎真像那么回事。
“小袁,看見沒?連小鏟子都拿出來了,看來真的要在這里考古啊。”
盧薇薇看著小鏟子,瞬間有種參與考古挖掘的既視感。
袁莎莎則是笑孜孜道:“以前考古只在電視節目里看到過,沒想到現在還能參與,感覺挺有意思的。”
“有意思就對了。”盧薇薇頗為滿意,隨意從工具堆里,拿出一把小鏟子道:“這鏟子還真袖珍,感覺小孩玩沙子玩的一樣。”
“干脆待會兒帶一把回去,給老王的女兒小貝玩。”
“別,千萬別。”王警官一聽這盧薇薇要順走一把小鏟子給王小貝,當即阻止說:
“小貝這丫頭,你送什么不好?送把鏟子?到時候小區里的那些花花草草,估計都得遭殃了,這種東西,不要。”
“我就是說說而已。”盧薇薇也并沒有當真,只是嘴上圖個痛快。
而剛才那名文物局的高瘦男子,見盧薇薇在打小鏟子的主意,也是笑著走過來搭訕說:
“這鏟子可不能給你們,都是專業工具,這種手鏟,是田野發掘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們的考古學家,就是用它來發現歷史,探尋真相的,這手鏟可以說是世界文明發現的第一見證者。”
“不就是把破鏟子嘛,有這么神奇?”袁莎莎看著這堆手鏟,心里也是不屑的說。
但這話卻被文物局的齊師傅聽見,齊師傅頓時咧嘴笑笑,解釋著說:
“小姑娘,你可別小看了這個手鏟,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文創產品開發也進入到黃金期。”
“而手鏟,作為考古學的標志性元素,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文創商品中,就比如早幾年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的印有考古手鏟圖案的帆布包。”
“這些都更加加深了公眾對考古手鏟的印象,盡管田野考古科技化程度越來越高,什么全站儀、RTK、大空間掃描等技術應用更加廣泛。”
“但是,手鏟仍然是考古工地使用頻率最高且必不可少的工具。”
“沒錯。”正在指揮警員協助工作的顧晨,在聽見幾人的談話后,頓時走過來說道:
“一個考古工地,上至領隊的老師、技工,下至學生,每個人手中必定要有一把手鏟。”
“而且我們國家的考古學界,更是有意設立‘金手鏟獎’,以獎勵在田野發掘方面取得杰出成果的考古人。”
“還有這么多講究?”聽著顧晨這么一說,袁莎莎頓時感覺,這小小的一把手鏟,竟然還蘊藏著如此多的典故。
而一旁聽著顧晨解釋的齊師傅,頓時也是一臉驚訝。
他沒想到,這個英俊不凡的年輕警察,竟然還懂這么多東西。
也是忍不住跟顧晨交流說道:“年輕人,你說的很對,其實手鏟,原為建筑行業所使用的工具,后被考古學家,引入考古學,以進行田野發掘。”
“而手鏟的基本形狀呈‘Z’字形,有鏟身、柄部和頸部三部分構成。”
“鏟身與頸部多為一體成型,材質為鋼,柄部則多為木質,少量為塑料或橡膠材質。”
拿起其中幾把手鏟,齊師傅也是指了指說道:“你們看,這鏟身有三個緣,兩側為刃部,頭部形狀不同,可分為尖頭與平頭兩種。”
“尖頭用于剔土、劃線,而平頭則用于尋找遺跡原始邊壁和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