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薇薇抬頭仰望,整個人瞬間就不好了:“我的天吶,這也太高了吧?這不是膽大的家伙,誰敢就這么爬上去?”
“所以說,趙波或許就在上面。”顧晨在觀察完水塔下方的結構時,也確定了普通人是可以從水塔底部,爬上基礎樓梯的可能。
王警官有些膽寒道:“這么高,雖然上面的鋼結構樓梯看上去銹跡斑斑,但很結實,可要這么爬上去,感覺人都得嚇到腿軟吧?”
“不用往下看,就不會有恐高的危險。”顧晨也是解釋著說。
為什么顧晨不怕?
因為顧晨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敢從學校附近的消防大樓,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消防隊訓練樓的四樓窗戶,直接在沒有任何防護工具的情況下,伸手扶住鋼管,一劃到底。
當年的消防隊,訓練場地設在居民區邊緣,主要服務員一家大型國有化工廠。
因此放學之后,這里就成了顧晨和小伙伴的有了場所。
為此顧晨的童年,也經常會跟消防隊隊員一起訓練玩耍。
在當時的訓練大樓四樓,四面八方都是平板的窗戶,并且沒有安裝玻璃。
一年級的顧晨踩在窗戶踏板之上,看著四樓的高度,伸手還不能握住從天臺直落地面的鋼管。
但就是這樣,顧晨利用雙手瞄準,身體前傾,再用雙手握住鋼管的辦法,能夠成功夾住鋼管,直接滑落到地面位置。
并不是顧晨厲害,而是環境釋然。
當年那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幾乎50%都敢這么做,而當年的消防員也非常奇葩,竟然沒有任何人勸阻,反而還會給大家表演攀爬,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和現在祖國的希望相比,那時候讓顧晨鍛煉了足夠的膽量。
似乎在小學一年級時,不敢從消防隊訓練樓四樓的窗臺,扶住鋼管劃到一樓,那都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從那之后,顧晨便開啟了攀爬巔峰。
各種廠區的大樓,邊緣的各種鐵梯都成了顧晨童年的樂趣。
幾十米高的廠房樓頂,常常成為顧晨和小伙伴們游戲的場地。
這也是為什么顧晨的攀爬技術,在警隊通常都是名列前茅。
因為在顧晨小學一年前開始,就已經達到了許多成年人不敢到達的水準。
勇氣,幾乎是從小具備。
而當年那些小伙伴,也都大多進入了部隊和警隊,將自己上交給了國家。
所以,在眾人當中,當盧薇薇,王警官和袁莎莎,還在為塔高約四十余米而發愁時,顧晨已經有所行動。
在利用了植物莖藤的輔助,爬上了水塔的基礎結構后,顧晨開始在塔內一米多寬的旋轉樓梯上快速攀爬。
而這個一米多寬的旋轉樓梯,也是直通塔內最高層。
從最高層到塔頂,翻過孔洞,到達寬闊的塔沿,然后順著垂直在塔外的鋼扶梯,攀登而上,才可以爬入塔頂的蓄水池。
而這段距離,也大約有七八米高,整個身體懸空,得靠手腳交替攀爬才能上去。
因此沒有一點膽量,普通人還真不敢嘗試。
而登上塔頂,就能將整個江南市芙蓉老區的景貌盡收眼底,這是顧晨當年攀爬其他水塔的經驗。
然后就當顧晨計劃好相關步驟,準備按部就班的爬上塔頂時,卻突然被底下的盧薇薇叫了一句。
“顧師弟。”
顧晨停住手腳,低頭一瞧,自己距離地面的盧薇薇,已經有將近十米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