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連回復別人工作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帶上‘努力’,當時很多老同事也感覺到了。”
“他們作為一個過來人,能夠明白我這種所謂的緊繃感從何而來。”
“就像剛畢業那會兒,我會在簡歷里寫上很多的社團經歷和學校榮譽,無非是勉強證明自己還是有點用的。”
“也正因為沒辦法在工作里,證明自己有提供結果的能力,所以只好強調我會努力的態度。”
深呼一口氣,趙波擦了擦眼角的淚珠,又道:
“當時看著加班三個小時,都還沒做出來的工作,在同事手里不到一小時就完成,我心里會不自覺的產生挫敗感。”
“而這種挫敗感,又會在拖累同事的時候,變成對我自己能力不足的內疚。”
“他們也都知道,不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會有答案,以前我覺得,這句話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努力未必有結果。”
“但后來,我多了另一種解法,那就是有些事情的作答,是有期限的。”
“就像無論是一段關系,還是一份工作,它根本等不到你用努力寫出答案的那個時候。”
“沒錯。”顧晨聽聞趙波的這些講述,也是默默點頭表示認可。
這很真實。
趙波則是擦著眼角的淚珠,有些哽咽道:“讓人難受的,除了是被突然叫停的狼狽,還有你憋屈還沒辦法改變的現狀。”
“那是我第一份工作,他沒有推搪,可也沒有繼續說話,緩了很久,我才開口,努力跟老同志請教。”
“我說哥,你覺得我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那你同事怎么說?”顧晨也是一臉好奇。
趙波吸了吸鼻子,一臉委屈道:“他也沒猶豫,直接說,要學會進度自我管理。”
“他說如果工作里的哪個部分我確實搞不定,就提前跟自己組的同事說。”
“他說,總比到了期限交不出方案,讓全組人挨罵要好。”
“畢竟主動溝通,你沒有主動問,別人也不清楚你哪里不懂,不能總等著被喂飯,對吧?”
顧晨默默點頭:“沒錯,你同事說的一點沒錯。”
“呵呵。”趙波干笑兩聲,也是無奈說道:“那時候害怕極了,從來沒有過的挫敗感。”
“我只記得,當時那個老同事,他一邊點頭,一邊嘆氣說,可惜啊,現在知道的太晚了。”
顧晨聞言,則是搖搖腦袋,說道:“對于這份工作來說是太晚了,可對于你來說,不是才剛開始嗎?”
“是啊。”趙波回想起當初的點點滴滴,也是委屈說道:“當時中午吃飯,同事們都點外賣,我當時手里錢不多,就吃老面饅頭和白開水。”
“那個老同事看見我之后,主動請我一起過來吃盒飯,我說哥,謝謝你這盒飯,真好吃。”
“我記得那天下班之后,我們聊的不久,也就十來分鐘的時間。”
“他也并不清楚,這些話對剛受到打擊的我,能發揮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他也不知道我究竟是在謝謝他的盒飯,還是在謝謝他跟我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