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
聽著胖大爺滔滔不絕的介紹起孫蕓梅的過去,這讓眾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思想極端的老太太。
都說環境造就一個人,許多時候,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也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
從老大爺的口中,至少大家都非常清楚,孫蕓梅的童年是個什么樣子?
父母雙亡,在孤兒院長大,與妹妹孫海芳相依為命。
可孫蕓梅學習成績應該算得上優秀,人也比較文靜,最后找到一個華僑做丈夫,可謂是人生圓滿。
可如果說,將孫蕓梅的人生劃分成兩個階段,那么第一個階段,顯然就是她與丈夫結婚之前。
雖然家境不好,但是孫蕓梅自己也足夠優秀,找到一個優秀丈夫。
這段時間,應該是孫蕓梅人生的輝煌時刻,至少對于孫蕓梅這種家庭來說就是如此。
可后一階段,孫蕓梅的整個人生都被重新書寫。
丈夫外出之后,便杳無音信,從此消失不見。
而至于她的孩子,更是出現兩種說法。
如果說,按照她妹妹孫海芳的說辭,孫蕓梅的孩子在18歲那年,因為感情問題,與吳大師的兒子進行決斗,隨后雙雙失聯。
而如果按照老大爺的說法,那么孫海芳的兒子,很早就夭折,根本就沒有活到18歲。
不管是那種說法,這種結果都是悲劇。
但顧晨現在也無法確定,老大爺所說的孩子夭折,是否屬實?
畢竟,老大爺年紀一大把,或許會出現記錯的問題。
但顧晨現在也不想因為這個問題,跟老大爺爭論這些。
只是想知道,從老大爺的角度來看孫蕓梅,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
畢竟孫蕓梅離開清河鎮較早,因此許多人都漸漸淡忘有這么一個人的存在。
年輕人似乎也壓根不知道,而年長者,諸如面前這位老大爺,雖然當年跟孫蕓梅比較熟悉。
可是隨著歲月的洗禮,就當顧晨將孫蕓梅現在的照片亮在他面前,他也不一定就能記住。
或許現在的老大爺,只記得當年的孫蕓梅。
可見,現在要在清河鎮上,找到認識孫蕓梅孫海芳兩姐妹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顧晨調整了一下執法記錄儀,又問老大爺:“您說,孫蕓梅是屬于那種比較乖巧的類型,也就是文靜對嗎?”
顧晨感覺“文靜”這個詞,似乎更準確一些。
胖胖的老大爺默默點頭,也是附和著道:“差不多吧,反正就是現在大家經常喜歡說的那種乖乖女,反正成績也好,人也比較文靜。”
“那她妹妹孫海芳呢?”盧薇薇又問。
“孫海芳?”大爺短暫沉思了幾秒,也是努力回憶著說:“這個孫海芳,雖然跟孫蕓梅是雙胞胎,但是性格方面,卻比較活潑。”
“可以說,這兩個姐妹之間的性格,其實是完全相反的兩個類型。”
“她妹妹孫海芳,從小就經常跟著外邊的人,各種瞎混,反正,當時我們要想分辨出,哪個是孫蕓梅?哪個是孫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