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卡薩布蘭卡郊外小鎮,一個屋頂上,小張飾演的顧順和白客飾演的李懂架起狙擊步槍,瞄準下方街道。
和原版不同,小張飾演的顧順手里拿的是國產高精狙cs/lr4高精度狙擊步槍。
祁老廳手里拿著的那把。
觀察員李懂拿的是熟悉的88狙。
原版的那個狙擊陣地,其實有很大問題,一個是自己把槍架在觀察員身上。
這個操作其實有點離譜,地方那么大,為什么要把槍架在戰友的肩膀上?
再加上r93狙擊槍那碩大的制退器,祁諱看的時候,真怕黃錦瑜版的顧順,一槍把李懂的臉崩爛了。
再有就是,其實觀察手在狙擊小組中,是更老道的,比狙擊手更有經驗的。
真實戰場中,狙擊手不過是觀察手扣下扳機的工具人。
祁諱擁有【狙擊精通】技能,說這句話底氣十足。
所以,這場戲不可能按照原版那種來,祁諱大刀闊斧的改了。
“目標皮卡機槍手,距離八拐洞,風向兩三洞,風速三點三,兩級輕風,無需修正。”白客操著一口魯省口音,語速飛快說道。
“目標鎖定!”小張回答
“準備開火。”
砰!
槍響,機槍手倒下。
“薅!”白客輕聲叫道:“夏一鴿,武裝分子小頭目……”
砰!
“薅!夏一鴿……”
伴隨著魯省口音,狙擊小組槍聲接連響起。
原本肆意開槍的敵人被壓制,心有顧忌,不敢再如剛才那樣肆意還擊。
……
方言上的使用,一開始韓三坪作為制片人,其實是反對的。
他認為這樣不利于電影國際化,增加了國外觀眾觀看電影的門檻。
對此,祁諱不予認同,電影出海什么的,他向來不指望。
文化霸權要建立在軍事霸權的基礎上。
現在老美的軍事霸權還沒退卻,文化霸權依舊堅挺,電影出海什么的,純屬吃力不討好。
祁諱沒那大的心思,把國內市場開拓好就可以了。
除了這點外,祁諱還有一個考慮,就是塑造人物。
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要講故事,要拍打斗場面,要塑造正反派兩邊的人物,還要展現海軍軍艦……
任務太多,太重,把這些全都放在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里,太考驗能力。
所以,在塑造人物上,祁諱用了些小竅門,以地域特點來塑造人物。
比如口音,臺詞,習慣這些。
巧的是,他們六個主演,都是來自不同省的人。
老凌講陜西話,這個祁諱熟悉,在家的時候,他每天都挨景恬錘。
祁諱想了想,自己則習慣性的用上了津門話。
這玩意兒天生帶著喜感,能讓緊張的觀眾舒緩幾分心情。
嗯……他這個角色在后面是要犧牲的。
前面越喜感,掛掉之后,觀眾才會越傷心。
刀觀眾嘛,祁諱都刀習慣了。
快樂是自己的,悲傷是觀眾的。
其他幾人也是如此,小張是帝都人,講帝都話,王彥林是東北人,講東北話。
尹坊是湘省人,那口熟悉的湘省口音從開國大典就伴隨著所有人到現在。
而讓祁諱覺得驚訝的是白客,他居然和王耀武一樣,都是魯省泰安人。
所以,祁諱這里玩了個梗,夏一鴿,薅~
可惜,主演里沒有瓊省人,不然洗澡組長就有著落了。
【死澡了,第一組先死,第一組死完了,第二組再死】
……
“很好,過!”最后一個鏡頭拍完,執行導演大喊:“同志們,好消息,小鎮巷戰的戲,咱們拍完了!”
“咱們殺青了!”
“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