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每一個裝在鐵穹家族高級成員身上的‘永動之心’,還都被施加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復雜自毀程序。
一旦情況不對,那這些‘永動之心’就會立馬自毀,絕對不會讓其落入到旁人手中。
所以,博士若是想要獲得一顆‘永動之心’。
那他必須先想辦法把一個鐵穹家族的高級成員騙出‘第三浮空城·量子要塞’,乃至整個七大浮空城的新聯邦核心區域。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在博士取出那名高級成員體內的‘永動之心’時,不會立馬觸發它內部的自毀程序。
而也只有在滿足這個條件的情況下,博士才能把這顆‘永動之心’移植到同為鐵穹家族成員的自己身上。
并達成第三次完美覺醒的最后一個條件。
雖然博士的計劃很完美,但看過第一季原著全部劇情的天道知道。
博士最后的計劃既成功了,但也失敗了。
其成功的地方在于,博士確實是奪取了拜倫的永動之心,并成功的移植到了自己體內,完成了第三次完美覺醒。
可失敗的地方在于,由于博士沒能想到鐵穹家族的量子技術,就在拜倫發動奇襲的幾個月前,剛剛取得了重大突破。
并給每一顆永動之心都施加了一道名為‘量子守護’的特殊禁制。
導致使得博士最后的突破屬于既完美,又不完美。
完美的地方在于,博士最后確實是成功完成了第三次完美覺醒。
并實打實的成為了整個星使界中,為數不多的四級完美星使。
可不完美的地方在于,由于沒能破解永動之心的‘量子守護’。
導致博士根本不能全力調動這顆永動之心的力量,以至于自身力量被封印了很大一部分,只能發揮出堪比四級中位星使的實力。
再加上‘永動之心’的‘量子守護’和鐵穹家族的‘智械中樞’存在著數據鏈接。
使得博士只要一靠近七大浮空城這個新聯邦的核心區域。
那無論他隱藏的多好,自身的隱匿手段有多高。
都會被鐵穹家族安裝在七大浮空城中的‘量子觀測器’,在第一時間發現,并瞬間鎖定他的位置。
基于這個條件,使得博士雖然完成了完美覺醒。
可他卻依舊無法踏足新聯邦的核心區域。
只能被迫待在新聯邦的外圍,重新建立新的基地組織,并尋找破解‘量子守護’的辦法。
而天道也正是因為知曉這所謂的‘奇襲’,乃是博士一手策劃的結果。
所以才從未想過要提醒他基地馬上要被襲擊的事情。
畢竟這一切都是人家自己設計的,他提醒不提醒的根本就沒有意義好嗎。
除此之外,原著中的博士不僅安排了這一次的覺醒計劃。
他同樣也做好了妥善安置群星之子們的計劃。
而這個計劃的名字便是‘余燼’。
且這個計劃的實施時間,甚至不是等到拜倫等人出現后才開始的。
而是早在《群星前傳·余燼》第一季開始前,就已經在陸續的實行了。
博士為什么要在最終考核時喊來那么多非余燼組織的新聯邦大人物?
他又為什么要在群星計劃才剛剛有所成果的初期,就很是‘魯莽’的把這個計劃的部分信息放出去?
是因為蠢嗎?
自然不是。
他就是故意這么做的。
因為他一是要引誘拜倫上門。
二是為了給群星之子們尋一個好的下家。
是的,博士其實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光靠他和余燼,是絕對無法給予這36個群星之子最大限度的培養。
他只有把這36個群星之子分散到新聯邦的各個勢力中。
并讓這些勢力傾盡所有來培養他們所獲得群星之子。
這36個群星之子才能被激發出最大的潛力。
只是博士想要讓這些勢力毫無顧忌的培養這些群星之子。
那他和余燼這兩個存在就必須要一起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且絕對不能重新出現。
因為只有當余燼和他都消失了,那這些大勢力才能徹底相信那些已經成為無根之萍的群星之子,并毫無顧忌的給予他們龐大的修煉資源。
這便是‘余燼’,一個以燃燒博士自己和余燼基地為代價,所專門設計出來的一個偉大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所有的群星之子都將在一場熊熊烈火中,短暫的化為‘余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