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提烏斯由此借著匈人的支持成為了西帝國執掌軍政大權的實權人物!
這就是護國公-埃提烏斯的起家史。
可以這么說,鄧肯玩得都是人家玩剩下來的,女巫-阿妮婭的那一手謀劃,都是學得這位帝國名將,他去匈人王庭當人質,跟匈人王子成了至交好友,還能借匈人的軍隊,讓自己在帝國成功上位。
這位是真正的梟雄!
他早期的劇本比曹操還要劍走偏鋒。
此后埃提烏斯連年征戰,鎮壓流亡者叛亂,擊敗西哥特入侵,消滅勃艮第蠻族,重整帝國秩序,一點一點將蠻族入侵下接近崩潰的西帝國救回來了,并且他還利用匈人盟軍的力量,在帝國軍隊已經孱弱不堪的情況下,周旋于諸多勢力之間,借力打力,重新穩固了帝國的疆域防線。
他起家之后,不當曹操了。
人家變成岳飛的劇本了,那叫一個忠心耿耿,幾十年征戰邊疆沙場,硬生生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只手補天裂,穩住了大廈將傾的西帝國。
埃提烏斯不忠于帝國皇帝,但是他忠于羅馬帝國。
當世名將不是那么好當的!
埃提烏斯借匈人的力量鎮壓蠻族,反過來匈人帝國崛起入侵,他又開始聯合蠻族對抗上帝之鞭-阿提拉。
但帝國終歸還是不行了。
要是曾經傲視群雄的帝國,他能率領好戰的羅馬軍團平推一切敵人,但現在他每一戰都得小心翼翼地借助外力,甚至對決上帝之鞭,他都得防一手西哥特王國威震天下,將來成為帝國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看到鄧肯率領的不列顛軍團時,才會表現的那么熱切,甚至毫不猶豫地委以重任!
帝國正統在蠻族。
埃提烏斯不在乎出身,他自己就有蠻族血統,他只在乎有沒有人能扛起帝國的重擔。
他已經六十歲了,英雄遲暮,撐不了多久了。
不是因為這一點,卡圖斯引薦一號人間體的因果律里面,根本不可能成為堂堂護國公的養子繼承人。
埃提烏斯這些年的謀劃不止如此,他還挑唆匈人進攻富庶的東帝國,禍水東引,給西帝國喘息的時間,整整十五年,上帝之鞭-阿提拉都沒有威脅過西帝國。
要不是匈人帝國必須依靠戰爭劫掠維持運轉,東帝國已經搶完了,上帝之鞭-阿提拉未必會進攻西帝國。
這一次匈人西征的戰爭理由其實挺離譜的。
因為涉及到一段宮廷秘聞。
瓦倫提尼安三世有一個姐姐荷蘿莉婭,她曾經跟一個侍衛長私通,懷了孕,事情敗露,因為是丑聞,所以被送到君士但丁堡的修道院軟禁起來。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荷蘿莉婭心中的積怨越來越深,于是她寫信向阿提拉求救,聲稱愿意以身相許,還要把整個西帝國作為嫁妝。
這簡直是離譜到家了。
阿提拉一聽喜出望外,直接同意,馬上派人拿著荷蘿莉婭的指環到西帝國,聲稱他們兩人秘密訂有婚約,要求迎娶公主并讓西帝國割讓一半領土做嫁妝。
這怎么可能答應?
于是,這件事就變成了匈人帝國入侵的戰爭借口。
需要講邏輯,但是現實不需要。
也因為這件事,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在民眾眼中形象暴跌,急于挽回一點點的皇帝威信,甚至是連鄧肯這樣的小機會都要死死抓住。
阿妮婭的謀劃能成功,外部因素同樣必不可缺。
營帳內。
諸多的將領統帥已經開始商討具體的戰術布局了,匈人大軍已經集結在了沙隆平原地帶,他們到時候需要臨場發揮,可是這會兒也必須拿出一個章程了,具體是怎么排兵布陣,都要提前有一個計劃。
鄧肯站在后面一言不發,腦子里面卻在想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這一戰,他應該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