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所有的質疑非議都變成了尊崇,埃提烏斯由此成為了帝國實質性的最高統帥。
英雄遲暮。
鄧肯注視著眼前老邁的埃提烏斯,緩緩道:“護國公確實一生為國盡忠,戰功赫赫。”
這個確實沒得黑。
帝國最后的余暉都在他的身上,可以說一個人扛起了西帝國的氣數。
他使用戰爭手段和謀略來分化對付各蠻族部落,逐次平息了四方的邊患,并恢復了西帝國在高盧和西班牙的威望,他用外交手腕同汪達爾人首領訂立和平協定,互不侵犯,從而保持了帝國所在的意大利本土的安寧,然后他用武力打敗了法蘭克人和斯威維人,迫使他們與西帝國結盟,成為了重要的盟友和幫手。
他征戰邊疆,安撫蠻族,周旋匈人,一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如今以老邁之軀跟阿提拉決裂大戰,關鍵時刻沒有人會懷疑他對帝國的忠誠。
但這些都不是他放走阿提拉的理由。
埃提烏斯凝視著眼前的鄧肯,緩緩起身,背對著他,沉聲道:“你是我見過最具才能的羅馬人。”
“我的兒子不成器。”
“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收你為養子,任命你為高盧行省的騎兵總督。”
圖窮匕見。
埃提烏斯說這么多,真正的目的還是想要收服鄧肯,他是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任命的不列顛行省總督,如果認埃提烏斯為養父,那么便是站在了他這一邊,跟瓦倫提尼安三世劃清界限。
埃提烏斯給出的籌碼也極為豐厚,按照羅馬的收養子嗣傳統,這是打算培養鄧肯為繼承人,直接全盤接收他的政治遺產和軍事遺產。
畢竟他起家的身份就是高盧行省騎兵總督。
高盧可不是不列顛島那樣的偏僻角落,高盧行省是行政大區,以前有山內高盧、山外高盧、比利時高盧等行省劃分,還包含了上下日耳曼尼亞,差不多等于是封你為后世法國的軍隊二把手。
親兒子都沒有這么好的待遇!
這是直接培養接班人的安排,等于是宣告所有人,鄧肯就是未來的軍政繼承人了。
鄧肯的軍事指揮能力實在是讓埃提烏斯太驚艷了!
他所見過的所有名將里面,阿提拉曾經是最強的那一個,他指揮匈人騎兵就好像是‘風’,輕馳疾走,來去如風,軍勢壓前,如風暴肆虐,無人可擋。第二位是戰死的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他率領騎兵就好像是‘山’,重騎兵一動,山崩地裂,碾碎前方的一切,軍勢之威猛,就連匈人鐵騎都不敢硬抗。
鄧肯給他的感覺,就好像是‘浪涌’,一浪接著一浪,拍打戰場上的一切,找到敵人的弱點,然后淹沒前方的敵人。
這個年輕人簡直宛如天生的‘軍神’!
他既能以點破面,擊潰前方的大軍,又能分割包圍,擴大局部戰果,仿佛是海浪拍打一切,在波濤洶涌中吞沒敵軍,更不可思議的是他越打優勢越大,最終在戰場上形成一道席卷一切的洪流。
這已經不是才能了,這是天賜的戰場軍神!
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為當世冠絕天下的戰場名將。
這樣的人才,他當然希望培養成為自己的繼承人。
埃提烏斯拿出了自己能給出的最好籌碼,然后一臉期望地望向了眼前的鄧肯,可是很快他的心情便低沉了下去。
因為鄧肯不為所動,他只是平靜道:“多謝大人好意,我還是希望成為不列顛行省的總督。”
他想要的,自己會去戰場上拿。
帝國已經積重難返,全盤接收埃提烏斯的遺產,也繼承了這個爛攤子,真的是爛透了,不如推倒重建一個新的帝國。
況且他也不想認義父,哪怕埃提烏斯是末代名將,但他可沒興趣當一個養子。
還是那句話。
大丈夫馬上取天下!得國必須要正!這樣才能長久!
鄧肯接了帝國的爛攤子,就得當個裱糊匠,對外需要應付蠻族入侵,對內還要清理腐敗墮落的帝國官僚,還不如另起爐灶,一起把他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況且鄧肯還有多神教暗中支持的身份,進入帝國統治階層,就得面對信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