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
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沿岸的漁業就已經高度發展,這里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漁民很早就使用漁網、魚鉤、魚叉和魚籠等工具捕魚,還會使用船隊進行近海捕撈作業。
這就是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了。
不列顛尼亞雖然在船只工具上稍微差一點點,可是捕魚的技術依舊不弱,相比之下也算是這個時代領先水平。
自然資源足夠的話,發展漁業帶來的經濟價值更大。
不列顛尼亞就這點好,人口少,加起來才一百多萬人,四面都是大海,漁業資源豐富,阿妮婭都打算投資造大船進行遠海捕撈了。目前不列顛島的下一個國策是船舶發展,但具體實施估計還得好幾年的時間,技術層面上缺口有點大。
鄧肯現在也不得不抽空研究一些樸實無華的生存技藝,不過他居然把刺網給想起來了,感謝當年自己沒事喜歡刷荒野求生的節目,就是修驢蹄子沒啥用,要不然給他一頭驢也能上手。
不過這個時代的材料不行,粗布麻線很容易腐爛而且不夠堅韌,還是傳統的拖網更好普及。
維度空間。
鄧肯現在就是兩邊抄作業,在吞噬了次級魔神的湮滅國度后,維度空間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他好像可以憑空復刻一點東西了,就是它們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物質。
那些技術抄錄進來很容易,投影頁面掃描一下圖紙,立刻就復刻出一個小頁面,就跟平板電腦差不多大,里面記錄了詳細的制作工藝。
但是帶出去就很麻煩了。
首先,幼龍的地盤連張紙都沒有,就是原始部落的文明水平,其次,幼龍的爪子也不適合寫寫畫畫,拿根樹枝都相當不方便。
具體怎么弄還得琢磨一下。
鄧肯這一次科技大摸底,居然發現歐洲連正經的造紙工藝都沒有,書籍主要還是使用羊皮紙,造價十分昂貴,沒辦法只能全力攀科技,看看能不能把造紙術給點起來。
難怪不列顛行省遍地的文盲。
他以前一直在打仗,沒怎么搞文治,現在文治武功一起發展,才發現這個時代的科技是真的落后,有太多需要點亮的基礎工藝了。歐洲大概11世紀才大規模引進造紙術,而東方發明造紙術是公元前兩百年左右,后面造紙術改良后便大規模普及。
整個中世紀,就沒人研究一下怎么造紙嗎?
羅馬帝國雖然是毀滅性地繼承希臘文化,但多少還是有點東西的,后面的時代蠻族成為歐洲主流,整體來說文明進度比較緩慢。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說,羊皮紙的造價極大限制了知識文化的傳播。
這下好了。
兩邊都得一起攀登科技樹,一群人在那研究總督大人口中的‘造紙術’。
畢竟是正兒八經的學者,都清楚造紙術如果出現,那巨大的潛在價值,想要讓知識更容易傳播,必須把羊皮紙的價格打下來。
鄧肯現在人都麻了。
他最近半個月,操練阿妮婭的頻率都變少了一點,整天抓耳撓腮,恨不得多回憶起一些有用的東西,搞文治比打仗難多了。反正他現在就是想到一點弄一點,不過他東搞西搞確實搞出來了一點偏科的東西。
因為不列顛王國點亮了一個新的國家概念。
——改革軍事操練(進度百分之三十三):隨著進度條的增加,不斷地增加軍隊的軍事操練水平,小幅度提升軍隊的士氣,大幅度提升軍隊的紀律性,整編后的軍隊額外添加‘有紀律’標記。徹底完成后,獲得近代軍事操練的額外加持。
這個國家概念的標記是突然冒出來的。
鄧肯自己都沒有刻意去琢磨,他就是一開始參考了部分現代的軍事訓練,畢竟大學生都軍訓過,鄧肯稍微整理了一下,弄了些比較容易的操練內容。畢竟這是文盲普及的時代,你搞太花里胡哨的東西,他們也聽不懂。
然后鄧肯就是一直在托管,一號人間體武力高,沒事就操練士卒,比托管干其他的事情效率高多了。
突然有一天。
日志里面就多了一個標記,【改革軍事操練】的國家概念就這么水靈靈地冒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