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還有一個額外的新概念。
——思潮(同化):認可度百分之三。思潮形成后,大幅度增加同化其他文明的效率,縮短民族融合的時間,提升治安,減少叛亂。
(主流文化,羅馬希臘文化,融合文化,羅馬-不列顛,日耳曼文化,凱爾特文化。)
這個進度條走得特別特別慢。
鄧肯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走完,反正就放那里了,也不影響其他的事情。估計就是將來走完了,他建立的國家可能內部民族矛盾會沒有那么嚴重。
“感覺像是我做了什么事,就會點亮一些相應的國家概念。”
鄧肯算是明白了。
只要是跟軍事戰爭有關的,點亮起來都特別的快,軍事擴張的國家概念已經徹底點亮了,下一個點亮的估計就是改革軍事操練。
其他的文化方面,慢慢等吧,畢竟他也是一個武夫。
不過維度空間的日志里面,倒是經常會有一些特殊的記錄。
——公元452年3月下旬,阿妮婭跟顧問們探討了‘國家貿易’的商業概念,但并沒有明顯的收獲。
——公元452年4月上旬,一號人間體對‘改革軍事操練’進行完善,推進了這一國家概念的進度。并且產生了一點‘軍事學院’的國家概念構想。
——公元452年4月中旬,阿妮婭增加了船舶建造的投資,掀起了一絲‘船舶發展’的熱潮,但并沒有引起民眾的思潮認同。
有日志記錄的提示,但并沒有點亮,也不知道缺少什么關鍵要素。
目前一號人間體這邊,對外軍事擴張的呼聲很高。
在軍事擴張的國家概念點亮后,不列顛王國的標記上多了一個火焰的符號,意念集中上去有額外的提示。
——“諸君!我們渴望戰爭!”
——“國家理念添加額外的好戰狀態。”
(不列顛王國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對外軍事擴張思潮,當得到合理的戰爭借口時,不列顛王國的人民會渴望對外戰爭獲取利益。)
(第一次激活時,王國的臨時戰備效率提升百分之百,凱爾特蠻族戰備效率提升百分之三百,日耳曼蠻族戰備效率提升百分之五百。)
(我們的將領和士兵時刻準備著對外軍事擴張。)
(年輕的將領和士兵們渴望功勛,在沒有合理對外戰爭借口的情況下,他們也會主動尋找戰爭的機會!)
龐大的國家戰爭機器已經自己動起來了!
這是鄧肯看到這個標記后的第一反應,當思潮形成統一后,整個不列顛王國已經在朝著軍國主義邁進,這就是典型的軍事科技拉得太高了。或者說,這里面也有鄧肯的原因,戰無不勝滋長了對外軍事擴張的思想熱潮。不管是凱爾特蠻族,還是日耳曼蠻族,都不太喜歡安安分分的種田,既然擁有強大的武力,那為什么不去征服其他的地方呢?
這個苗頭有一點點危險,但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軍國主義的思想在歷史上很常見。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老祖宗們早就已經教過我們了,現在的不列顛尼亞就是這種情況,士兵們都憋著一股氣,想要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感覺現在就算是沒有我,作為戰爭機器發動起來的不列顛尼亞也具備了對外擴張的能力。”
這就是歷史的強大慣性。
鄧肯現在就是駕馭著這個戰爭機器的人,但是當它全面發動起來后,國家的慣性還是會讓戰爭機器轟隆隆向前邁進。
林肯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