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在死在雁門關,阿姆只怕根本就活不下去了,心中的孝道讓李煜此刻是左右為難。
思量片刻之后,他猛地跪倒了地上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阿姆,請恕孩兒不孝,匈奴扣關在即,孩兒作為一名昔日的邊軍,真的不能無動于衷。
馮校尉昔日待我等兵卒如同親子,王太守更是帶著他唯一的骨血后裔駐守在雁門鼓動士氣,他們這兩個身居高位的大人物,都能為了我并州八百萬人而拼盡一切,我等并州人又豈能臨陣退縮。”
三個響頭磕完,李煜迅速的站了起來,不敢直視自家阿姆眼睛的他起身以后,拉著滿載著甲胄兵器的戰馬就朝著自家院門走去。
看著朦朧夜色下獨子那離去的背影,李家阿姆忽然大聲痛哭了起來,她最后一個兒子要沒了!
聽著身后傳來的哭聲,李三郎心如刀絞。此行能不能活著回來他也沒把握,可邊郡男兒的骨子里的堅持,讓他還是咬著牙踏出了自家的大門。
與這一幕相似的場景時不時在并州大地上閃現,細柳營是由整個并州精銳組成的百戰之師,因為鎮守邊關的特殊性質,細柳營只吸納實力高深之輩,或年輕力壯之人。
那些因為傷勢實力下降或者年老體衰而退役的細柳營老卒們,在聽聞雁門關被圍了以后,絕大多數都抄出了自己時時打磨的兵器自己甲胄,向著雁門關而去。
在前往雁門關的一路上,李三郎碰到了很多曾經的戰友,彼此之間相視一笑,那種曾經并肩作戰的熟悉感又漸漸上來了。
并州大地之上,數千匹戰馬自備兵刃朝著雁門關而去。
除了李三郎這樣曾經的細柳營老兵以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年輕小伙。
并州民風彪悍,土地稀少,按照嫡長制,這并州大地上那些年滿十六歲的次子與庶子,必須離開家自己吃自己。
可王朝末年的階級固化又豈是一群愣頭青能夠打破的,所以,為了生計,并州的小伙子們在十六歲以后,大多數都成了有活力組織成員。
聽聞王禹在應對匈奴人許下的那些承諾:銀錢、田宅、大批量的功夫秘籍,并州所有的有活力組織成員全都眼紅起來了。
要不是忌憚王禹手中那些細柳營老卒,他們都有搶了王禹的心思了。
……
雁門關上,看著踩踏著同伴的肩膀,一躍而起的十數名普通后天境學血脈勇士,王禹握緊了手中的橫刀。
一旦事有不諧,他會立馬拔刀救援城墻上的刀斧手。
在十數名血脈勇士升至最高點之時,一直癥狀待發的弩手們扣動了手中的扳機。
精鋼鑄成槍頭搭配床弩的沖擊力,瞬息之間,鮮艷的血花遮蓋住了一切。
普通的血脈勇士在被多名弩手瞄準住以后,很容易在空中就丟掉自己的小命的。
這次來襲的一十六名血脈勇士最終居然只有渺渺數人,成功摸到了雁門關的城墻,可沒等他們登上城墻,早就已經備下了刀斧手的王禹兒亂刀將他們全部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