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裝有田契與銀兩的箱子面前,王禹親自大聲唱諾,呼喚著追隨他出擊的每一個將士姓名。
應答者上前,錢財土地如數奉上,唱諾三聲后未有應答者,站在王禹身后的全福就會用一個寫有其人姓名的布袋,將屬于其人的那份裝好,放到一旁的牛車之上。
這其中的意味雁門關中的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王大人說到做到了,他真的沒有忘記那些死了的弟兄們!
從早上天色還泛著黑到晚上天色還擦著黑,這場兌現承諾的大會這才結束。
這場大會其實很枯燥,叫名、應答、上前、領賞,四個步驟持續了一整天。
可在雁門關沒所有兵卒眼中,這卻是他們最熱血沸騰的一天。
因為王大人真的說到做到了,他承諾過的額外賞賜在脫離戰場之后就立馬兌現了,連死人那份都沒昧著良心貪墨,跟著這樣的上官,那怕王禹明天就讓他們上趕著去拼殺匈奴人找死,他們這些邊軍子弟也敢抄著刀子去撕殺。
一場臨時決定的戰斗,一場兌現承諾的大會,讓王禹瞬間取代了馮和,成為了雁門關的實際領袖。
兌現承諾大會后的第二天,惱羞成怒的伊稚邪不在抱著貓戲老鼠的心態,來看雁門關上這群大周邊軍了。
殺敵一千自損三千的自殺式攻城被伊稚邪廢棄了,畢竟,真到了冬天的話,那些奴隸與賤民未嘗不可能在凍死之后在貢獻一下自己的身體,用來彌補牛羊肉的缺失。
匈奴人與大周邊關犬牙交錯近百年,說他不了解雁門關是個什么情況那真是太小看他了。
可就算伊稚邪沒有小看雁門關內的力量,卻也被獲得了充足資源的馮和死死的抵擋在雁門關之外。
在沒有外部力量制肘的情況下馮和這個細柳營校尉稱職的簡直難以想象。
有馮和頂在雁門關上,王禹總算偷得浮生半日閑,可以安安穩穩的查看他搜刮來的那些功法了。
他不算多聰明的一個人,盡管在萬界珠的幫助下修道有成,可于武道一途卻并沒有太多精研。
認清自己不是那種蓋世天驕以后,王禹除了忙于公務的以外,基本上都泡在了自家大帳之內,由簡單到繁瑣的嘗試著修煉他搜刮而來那些武道功法。
每每有了新的收獲,他便會到關墻上壓縮一身功力實驗一二,在實戰中,探查這種功法的缺點與不足。
短短一個半月之內,王禹便將賬本上的絕大多數功法全都給學了一個遍。
當然了,也僅僅只是學了一個遍。
想要將他們真正的融會貫通,再融會盡自己固有的國術體系之內,絕對不是一個小工程。
不過,有道行在身,王禹只要不作死,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了。
在一次次熱血沖鋒中,匈奴人本來不可一世的態度不見了,雁門關內的這支大周邊軍真的硬生生的用血肉之軀,堵住了他們今秋的南下計劃。
時至今日,匈奴大營之內,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諸多信封,伊稚邪很是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