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遷都北京的事,是否有待商榷……”
比起這個,更加務實的太子朱高熾,則是提及了這個問題。
比起北京,實際上朱高熾更喜歡南京。
老爺子一心想要到北方去,耗費錢糧不說,這天幕中大明在后來,更是被人一天攻破了北京城。
朱高熾覺得,在南京,想來再怎么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也能劃江而治。
“嗯?”
瞪了一眼朱高熾,不喜歡兒子拆老子臺的朱棣,說道:
“怕什么?”
“天幕不是說了,是那女真人干的。”
“你爹我明年一開春,就先征蒙古,回來的路上順道再征個女真,把這些問題全都給我的這位九世孫小崇禎全都解決嘍,留給他一個安穩富裕的大明。”
朱棣的語氣很是輕松,像是并不把自己在蒙古的對手們當回事。
不過,朱高熾確是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色,欲言又止。
他其實很想勸老爹不要出征了,可他也想把這后金、女真的問題給解決了,以免留給后人,最終變成天幕上崇禎那殺妻殺女的悲慘結局。
“爹,國庫真的沒錢。”
“非得開春就打的話,要不,你就捏捏東北女真這個軟柿子。”
“蒙古就先別征了。”
“——不行!一起征!”
“爹,國庫沒錢了……”
“……”
朱棣一家,在這只有他們家人的大殿前,開始了國家大事的討論。
天順年間。
從瓦剌留學歸來的大名留學生朱祁鎮,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奪門之變,并幫助自己的弟弟朱祁鈺病死。
此刻,正享受著重掌皇權的快樂。
雖然也會關注天幕,但是他并不怎么在意。
即便是知曉了大明朝在未來的命運,他也并不多思考什么,反倒是更加安心。
崇禎距離他似乎十分遙遠,他也能夠安心的縱情享樂。
不過許多大臣們,確是更加關心天幕,想要看看未來的大明,乃至自己的命運。
而在破落的小院之中,于謙,于少保,此刻正負手而立的看著天幕,他認真的看著大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最后的十二個小時,直到看到畫面中崇禎皇帝自盡于煤山。
面朝天幕,俯身跪地而拜,行了一個規規矩矩的君臣大禮。
他不知曉崇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天幕短短幾句,不足以評價一個人。
作為大明朝的臣子,他于謙,也并不忠誠于哪一位皇帝,可是……主辱臣死,縱然他沒有見過這位崇禎陛下,可是見到他那落到國都破碎的地步,殺妻殺女,不愿淪落前宋后塵。
最后又自殺于煤山,還是讓他無比的動容。
遍讀史書,歷朝歷代到了晚期都是難以挽回。
或許,這也是天幕上說他勵精圖治,朝前夕惕,從未有過懈怠,卻依舊無可挽回,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下場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這樣的皇帝,或許救不了那時的大明,可如果和朱祁鎮換一下會怎么樣呢?
雖然不想管老朱家自己皇位繼承的問題,但是……一想到這個問題,于謙還是忍不住的嘆了口氣。
萬歷年間。
“國庫虧空,朝廷無錢,致使軍隊無戰力。”
“百官離心,北京城一日被破,恐怕……有內應啊。”
北京城一日被破,張居正雖然震驚,但是仔細想想,卻并非不能理解。
如今國事就已經如此艱難了,年年寅吃卯糧,那卯糧吃完該怎么辦呢?
“寅吃卯糧,卯糧吃完,必然加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