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天幕畫面上所說的,滿清皇室不愿意用機器而愿意用人,讓老百姓忙起來,不然胡思亂想,可是會影響統治。
雖然這個清朝是滅亡了他大明的朝代,但是朱元璋對此觀點卻是深表認同。
要警惕使用甚至是不能使用!
“士農工商,總要有人去做,人人求學,豈不是人人都想做官,那誰人從軍,誰人從商,誰人做工?”
朱元璋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而且……
“后世之人在從業上似乎比較自由,那后世的朝廷不怕出現亂民嗎?”
因為知曉了大明在日后會滅亡,所以朱元璋最近在瘋狂的借著從天幕上學習到的知識,來修補他大明的國策。
而給大明的人口都訂立好戶口,代代相傳,萬世不得變動的戶籍制度,其目的就是讓民眾被鎖在他規定好的制度框架內,不要跳出來。
以方便維持大明的統治。
在他看來,元朝的滅亡,就是因為管理制度太過寬松。
意識到這一點后,朱元璋也對這些天幕展示的技術開始產生了別樣的想法。
除了想要以外,還多了一份警惕。
正如康熙那糾結的心情一般。
發展與不發展,朱元璋因為面臨的問題沒有清朝那么多,所以可以更多的考慮,如何讓這種技術,既能夠使用,又不影響到大明的統治。
“后世的朝廷是怎么做的呢?”
朱元璋滿心的疑問,即便是沒有了皇帝,那總歸得得有領導者吧?不能一個國家沒有人治理,變成上古時期的樣子吧?
“不行咱就先禁止學習天幕上的工具。”
“等找到好辦法再說吧。”
雖然也希望大明能夠像后世一樣發達,倒是如果影響了統治,那還是算了吧。
說到底,本質上朱元璋也和清朝的統治者沒有什么兩樣,遇到任何問題,首先考慮的,不是華夏的未來、百姓的生活如何,而是自家的統治基礎。
唯一的區別,無非是姓朱還是姓愛罷了。
崇禎時期。
崇禎皇帝看著天幕上的畫面,覺得他大明似乎沒有什么能夠用得到的。
除了那工廠,不知道工廠是做什么的。
“工廠要是能夠生產糧食就好了。”
他咽了咽口水,不用多,一天能夠生產一萬人的糧食,多建幾個,或許他大明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災民的問題。
“后世之人,人人都能讀書,要是能夠派遣幾個張首輔這樣的能臣來輔佐朕該有多好……”
朱由檢嘆了口氣,“大伴,你怎么看?”
聞言,受寵若驚的王承恩忙到:“陛下,奴婢以為、以為我大明雖然讀書人的數量不及后世,但是想來也應是還有不少如張太岳這樣心懷國家的臣子的。”
“或許……天幕之后會有提點,到時陛下錄用即可。”
自從知曉王承恩和自己一同上吊之后,崇禎對于他可謂是信任至極。
王承恩察覺到,就連崇禎和他說話的態度,都變得更加和氣了。
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等人雖然深表認同,但是這種政治黑幕,明顯是不要臉的話,被活生生的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之后,他們還是覺得羞愧的同時,卻也又驚又怒。
“這該死的天幕怎么什么話都說?”
“我是這樣想的沒錯。”
“但這是能說的嗎?!”
“還說給全天下的人聽?”
康熙震驚的眼冒血絲,心底冒出了這樣的想法,如果不是和群臣們待在一塊,他恐怕已經破口大罵起來。
說什么他大清只在乎統治,不在乎百姓如何如何,讓百姓閑不下來,以免他們胡思亂想造反。
好家伙,這種骯臟到了極點的封建政治問題,估計也就是在他們皇室之間父子之間傳播傳播。
這是能說的嗎?
即便是已經是社會精英了的大臣們,也不是人人都懂得的。
也只有部分比較聰明的,能夠自己從經驗中領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