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天幕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說謊。
那豈不是說,老四這個小崽子,造反做了皇帝之后,還做的不錯?
雖然李世民是政變登基,可朱元璋也是對李世民極其推崇的,自己的兒子,能夠和李世民放在一起比較。
即便是造反上位的,朱元璋也是有些高興的。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并沒有表現出來,依舊冷著臉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
他更想知曉,自己的兒子朱標究竟怎么了,標兒做的不好嗎?
怎么會被朱棣攻破南京?
自己給標兒留下那么多的文臣武將班底怎么會打不過老四?怎么想,朱元璋都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
大清。
乾隆看著天幕上的‘贊歌’,有些不滿。
“唐太宗的確文韜武略,是少有的明君、圣君,朕亦是自愧不如。”
“可這朱棣怎么配得上?雖然在明朝皇帝里面這朱棣算得上是不錯了。”
“可即便真的要和唐太宗放在一起比較,怎么的也得是朕的爺爺才有的待遇,即便是把朕放在上面和唐太宗比比,那都比這朱棣合適!”
自認為自己的功績在幾千年的皇帝中足以排進前四的乾隆,可瞧不上明朝的皇帝們。
哪怕是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那也比不上他。
前朝皇帝比得上他的,唯有唐太宗和宋太祖二人罷了!
【政治上虛心納諫】
【生活里厲行節儉】
【開國疆四夷覲見】
【盛況空前】
【即位后天災頻發卻能夠安居樂業】
【有雄師北上一戰滅東突厥】
【以人為鏡才能夠明得失查漏補缺】
【水能載舟亦能瞬間覆滅】
完全不知曉這幾句是在描述誰的貞觀群臣們。
也只能捕捉到目前已知的一個關鍵詞。
“一戰滅東突厥?!”
東突厥可不是小國,李世民登基之初,還與東突厥做了一個白馬之盟,李世民將其視為恥辱。
而天幕上說他們將會在日后一戰滅東突厥。
這如何不讓貞觀的群臣們感到振奮。
這一句是描繪大唐,那豈不是說這幾句很有可能都是。
貞觀的群臣們開始研究探討這幾句,究竟是說的‘唐太宗’還是‘明太宗’。
“天災頻發。”
貞觀的群臣們也都注意到了這個關鍵詞。
這豈不是說,李世民在位期間,特別是即位后不久,大唐有可能天災頻發?
“任重道遠啊……”
雖然對于后人的稱贊很是滿足,但是李世民還是意識到了,這是天幕所描繪的,后世人印象中的自己所做的,而不是現在的他所做的。
“眾愛卿先看天幕吧,等到今天結束,開個晚朝。”
意識到今天的信息量不會少的李世民,打算給自己,也給大臣們加個班。
明末。
“天災頻發…安居樂業。”
崇禎的嘴角一抽,這兩個詞,怎么看怎么都不搭。
他大明也是天災頻發,可是在天幕上,他可是堅持了十七年就亡國了。
“唐太宗文韜武略,又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輔佐……”
想到唐太宗的豐功偉績,崇禎既羨慕,又覺得無可奈何。
即便是認真的思慮考量,他也不覺得自己比得上唐太宗的能力。
“大伴,去把唐太宗時期的史書拿來,朕想看看……”
今天的奏折還沒有批完,崇禎也打算加加班,完成工作之后,挑燈夜讀吧。
無法從天幕上得知如何拯救大明的崇禎皇帝,打算再仔細看看,唐太宗究竟是如何做的。
【修大典將知識匯總幾萬冊書頁】
【五征漠北使蒙古各部膽怯】
【下西洋大量白銀都流向國內傾斜】
【屢次接見著周邊外國使節】
大唐。
“這些想來,就是說后世的明太宗的了。”
李世民看著這些聽起來跟他更加不沾邊的歌詞,點了點頭,這下幾乎可以確定,上面的幾句是描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