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好啊!”
“咱就說咱這位小崇禎不是什么昏君。”
“哪怕沒有天幕,他也是有識人之明的。”
“……”
朱元璋有些激動,末代皇帝為忠臣良將作詩四首,極其推崇天幕也認同的人,對他大明,絕對是有好處的。
雖然朱元璋也知曉現在講這些都為時尚早。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好啊,寫的好啊,比咱寫的好。”
朱元璋認同的點點頭,自己后輩的文學造詣,用他的水平來看,十分的不錯!
小時候沒上過學的朱元璋,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后代子孫能有幾分文采,在他這里可是加分項。
大宋。
趙匡胤看著天幕上講述的事情,不禁對明朝的這個亡國之君產生了幾分羨慕。
“這崇禎雖為亡國之君,但到底也不算太差……”
“可惜生在末世……”
自從天幕講述崇禎的事情以來,并未沒有說過他太過離譜的操作,比如像徽欽二帝那樣,要么讓位跑路,要么找個道士整個什么六甲天兵。
所以在知曉了自己大宋后面會出這樣的君主之后,趙匡胤看明朝的這個亡國之君,是怎么看怎么順眼。
畢竟不能要求太多,王朝末期肯定問題一堆,解決不了也是正常的。
大唐。
雖然這四首詩做的不錯,想來作為當事人的秦良玉一定也感動的不行。
可是……
李世民更加在意的,是另一點。
“1630年,好像是那個崇禎登基后不久。”
天幕上給出的公元紀年法,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公元元年是哪一年,不過理解起來還是簡單易懂的。
而且很是簡便。
“國庫已經到了連勤王的軍餉都發不出了?”
問題,似乎對于這個大明而言,已經嚴重到了極點。
“朕記得這個崇禎在位了十七年。”
“發不出軍餉,軍隊腐壞,朝堂上有東林黨作怪,京城一日被攻破,北方有后金崛起,國內天災頻發民亂不斷……”
“……”
李世民嘆了口氣,簡單的理了理崇禎面對的情況,他不禁感覺,這現狀簡直是糟糕到了極點。
“一切原因,似乎都指向了朝廷無錢。”
“無錢練兵、無錢發餉,無錢平叛,無錢賑災……”
“更深層的則是士紳不納稅與朝堂上的官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再兼王朝末年必然整個朝廷系統都全部腐壞,上下其手……”
李世民不禁開始思考,自己如果處在崇禎的這個位置,該如何?
“恐怕也僅有辨別忠奸,制衡朝堂,徐徐圖之了。”
既然是錢的問題占主要,那么能夠將這個問題慢慢解決,朝廷現狀就能慢慢好轉。
只是李世民也知曉,和士紳們有著極高利益牽扯的官員們不可能愿意讓利。
如此……
身為皇帝也不可能拗得過。
“那就只能再培育一個新的利益集團,讓其和皇權捆綁。”
“這也就是那魏忠賢存在的意義。”
“朱由校……兄終弟及。”
“崇禎,在為君者制衡、人性這塊,太過理想,不如其兄啊……”
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