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
“像是重振的諧音,不知曉是不是有這其中的含義。”
“這崇禎面對的局面太差了,其兄似乎也只留了一個魏忠賢,難道沒有人教他為君之道嗎?”
楊堅算是看明白了。
這崇禎還挺努力的,很想做一個合格的君主,但是其政治太過幼稚。
懷抱著楊世民的他,看著天幕上的講述。
“這秦良玉散盡家資只為救國,真忠臣也……”
楊堅也有些羨慕。
這樣的忠臣良將,若是他大隋的該多好。
也不禁思慮起來自己大隋有沒有相關的問題。
“江南士紳集團的利益牽扯重大,崇禎這種政治頭腦簡單的皇帝無法掌握。”
“可朕上位之時,也與關隴集團、北周皇族、江南貴族有所妥協。”
“不知曉會不會成為世民日后繼位的重大隱患啊……”
楊堅心中有些擔憂。
特別是看到崇禎時期這些利益集團坐大影響朝政。
“這崇禎哪怕一開始不懂,后面被騙的多了,只要不是司馬衷那樣的傻子,肯定能反應過來。”
“其文人皆可殺的遺言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后期沒有做出改變的緣故,很可能是文官集團坐大無法改變……”
【1634年,張獻忠的農民軍攻陷川東重鎮夔州,秦良玉率軍趕到,張獻忠不戰而走。】
【半路剛好遇到了回四川的馬祥麟,被秦良玉母子夾擊大敗而逃,可盡管秦良玉有一腔報國熱血,卻依舊無法拯救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
【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派使節專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為太保,太子太保銜,封忠貞侯,兩年后,秦良玉在石柱去世,享年74歲。】
評論。
【天下皆知花木蘭,無人憶我秦良玉。】
【馬千乘可能是唯一一個可以在戰場上喊老婆救我的人。】
【秦娘娘位極人臣忠貞侯太子少保光祿大夫四川總兵】
【石柱的驕傲】
視頻講完了,天幕隨便翻了翻評論。
天幕下的萬朝觀眾們還沒有回過神。
這樣的忠臣良將也無法拯救大明,令不少此刻正處于明清交匯之際的文人名將們不禁扼腕嘆息。
南明。
李定國面上露出回憶之色。
“崇禎七年時,本王隨義父退走湖廣,便是因為這位秦老將軍……”
“崇禎十三年,本王于竹菌坪幾乎全滅剩余的三萬白桿軍。”
“只可惜,不能與其并肩作戰。”
雖然這也與明朝指揮問題,以及……白桿軍精銳在連年征戰中損失過多導致新兵素質不足等緣故。
可也算一戰證明了他的領軍能力。
只是……當初的敵人,確是現在的同僚。
李定國還是不禁嘆息。
倘若秦良玉尚在,白桿軍尚在,大明如此局面,對上滿清,還能多上幾分勝算啊。
“不過本王并不后悔。”
“若不是天災不斷,朝廷官員腐朽貪婪,本王恐怕還在陜西種地。”
“若不是建努入侵,掠我財富,殺我子民,本王恐怕此刻還在與義父反明。”
命運,或許就是這樣。
所以,對于秦良玉這位明朝的重臣忠臣。
李定國更多的,是前半生的警惕和后半生的敬重吧。